郭晶晶连公公都敢拒绝:这么刚的“豪门媳妇”,育儿就靠这个

2019-11-14     育儿妈妈

近日,体育世界冠军郭晶晶亮相《中国体育英雄联盟》,揭秘了自己的婚姻和“虎妈”身份背后的故事。


她说,结婚没有所谓的门当户对,自己嫁入豪门,只因丈夫“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婚后孩子出生了,她也将“原则教育”视为准绳。

从一件小事可见一斑: 公公霍震霆想要和孙子霍中曦玩,郭晶晶硬是要求儿子做完作业才能玩。

霍震霆何许人也?香港四大富豪之一,霍英东集团公司总经理。

如此叱咤风云的人物,郭晶晶也“不给面子”。

难怪公公和网友们都说她是“虎妈”。

不过,正是她的“严格”教育,儿子四岁就懂得三种语言,能帮忙照顾妹妹们,去到哪里都深受欢迎。

不得不佩服,“虎妈”郭晶晶很厉害! 美国学校给父母们的教育手册中有这样一句话: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年幼的我,需要你帮忙判断对错。” 孩子在成长路上,言行举止、思想作风都受父母的影响。

原则性越强的家庭,孩子越有可能走上正道。

1

坚持向孩子说“不”

一次和同事一家逛商场,路过玩具店。

同事的5岁儿子看中摆在橱窗上的变形金刚,要求妈妈买给他。

同事立马拒绝,表示家里玩具很多,不能乱花钱。

结果小孩硬是要,留在原地不肯走,口里不断重复“给我买,给我买”。

周围人来人往,同事有点尴尬,只好悻悻答应,赶紧带儿子进店付钱。

看到这一幕,才发现同事常常抱怨儿子难教,是有原因的。

做父母的,对孩子已提出了要求,最后却没法坚持,反倒妥协,很难保证孩子能一朝一夕变得乖巧懂事。 想要孩子行为端正,父母要懂得说“不”。

在《妈妈是超人》中,梅婷的丈夫发现3岁女儿快快和小朋友发生争执,还弄痛了对方。

他让女儿道歉,女儿性子倔,硬是不肯,场面一度尴尬。

在一旁的梅婷始终支持要女儿学会道歉。 在她看来,坚持父母的是非观很重要,跟孩子年龄小无关。

孩子伤害了别人,想要逃避责任,这样的行为绝不允许。

最终,在梅婷和丈夫的坚持下,快快懂得了开口说“对不起”。

网友纷纷点赞:这对父母,三观超正!

面对不符合原则的事情,父母何种态度至关重要。告诉孩子不行,是拒绝他犯错;

约束他的行为,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全、思想成熟的孩子。

钱文忠教授说过:

“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心有点硬的父母,才是真心爱孩子的人。 不妥协不让步,乃教育之关键。


2

没有原则的教育,容易把孩子养废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做家长的一定要有原则?” 高赞回答是:


“家长有原则,孩子做事才会有规则感,知道界限不能逾越,秩序不能破坏。尊重原则,其实就是善待生命,但很多人并不明白。”

深以为然。

曾看过一个故事,关于小偷和母亲。

小偷小时候,习惯在学校里随手带东西回家。

母亲知道,非但没有责备他,甚至还称赞他。

尝到“甜头”的孩子,开始将手伸向同学和老师。

每次他带自己的战利品,母亲都大大夸奖他一番,觉得他懂事,能够帮妈妈减轻经济负担。

等到孩子长大,他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变本加厉。

有一天,他偷别人的车时被警察发现了,直接送去警局。 母亲得知后痛哭不已。 小偷让母亲靠前,想要说几句悄悄话。

当母亲凑过耳朵时,小偷将母亲耳朵使劲地咬了下来,说: “当初我偷拿学校的东西给你,你如果打我一顿,我今天就不会是这种下场!”

是啊!如果这位母亲能管管孩子,从小端正他的三观,他何苦成为阶下囚? 没有原则,就没有底线。

养不教,父之过。连最基本的原则都没有坚守好,父母难逃其咎。 闾丘露薇说: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

别让自己错误的爱,废掉一个孩子。

3

确立原则,父母责无旁贷


心疼孩子,不忍他受委屈,是为人父母的本能。

但这样的爱和关怀,没了底线失去原则,于孩子成长无益。

想要确立育儿的原则和底线,父母起码要做到这三点:

1.父母双方“统一战线”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就连昔日的竞争对手希拉里都忍不住盛赞。

身为5个孩子父亲的他,虽然有过3段婚姻,可却从未曝出任何丑闻,子女们优秀到令人羡慕。

他成功的育儿秘诀背后,就是要和“妻子统一战线”。

他的妻子说:


“如果我对孩子们说‘不’,他们会去找自己的爸爸:
‘爸爸,我们能得到这个吗?’
特朗普会问:‘你们妈妈怎么说?’
孩子们会告诉他:‘妈妈不同意’,特朗普就会告诉孩子们他也不同意。”


夫妻间不互相拆台,才能让孩子清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他也就不再浪费时间、乱花心思在细枝末节上了。

2. 以情带理

原则性强的父母,多少有点“狠心”,可不要要求孩子为遵守而遵守,总要顾及孩子的感受,以情带理。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小鱼儿在吃饭时想要玩玩具,十分坚持。 妈妈胡可并没有妥协,依旧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说:


“我知道你很想让玩具‘变身’,你很想让它变成拿着武器的机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饭以后,这是规则,你要遵守规则。”

想要孩子听话,不是强迫威逼,而是从他的感受出发。情到了,理自然就通。

3.立原则,越早越好

孩子捣蛋调皮,父母最有用的护身符是:孩子还小嘛! 事实上,孩子越小,越要树立原则。 李玫瑾教授说过:

“六岁前父母说的话是黄金,十二岁后说的话是垃圾。”

父母教育不找理由,趁孩子还听父母的话时,告诉他生活做事的原则,教育才显得省心省力。


4

人们常习惯将孩子比喻成一块原石。

父母是工匠,一刻一锤、一凿一修将孩子塑造到底。

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还是充满遗憾的残次品,讲究心思,也需要章法。

趁孩子还没有定型之前,父母树立好管教的原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保护。

立得好,孩子一生亨通,容易走下去;立得不好,孩子未来藏着诸多的隐患。

不要让孩子在受尽生活之苦时,还来怪罪父母: “就是因为您做事没原则,才害我一生过得一团糟!”

要知道,引导孩子走正路的意义远胜过一切。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拥有一份刻意,坚守原则,让孩子长成有用之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bjQdW4BMH2_cNUgTb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