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大理段氏最早生活在甘肃?大理国创立者段思平祖籍武威

2019-08-17     路生观史

甘肃这个姓氏的人在明代发明水车,浇灌出兰州“瓜果之乡”的美誉

撰文/路远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一灯大师,就是云南大理国第18代国君段智兴。《天龙八部》也曾写到大理段氏政权第16代国君段誉及相关人物、事迹。

在一部部脍人口的作品中,这位武侠小说泰斗多次提及段氏家族及武林渊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丝绸之路上的古凉州肃武威。

古代以家族根系繁衍的社会,演绎着一段段如幽如咽的悲欢离合,记述着我们祖先萍漂蓬转的艰辛历程,创造了一幕幕恢宏悲的家族史诗。段氏,从何而来,又怎样辗转华夏大地,飘泊于远离中原故土云南大理?

曾经,2002年9月,记者奔赴甘肃武威,采访了段氏的后人段培龙先生,他告诉我们,段氏家族是一个曾经叱咤历史风云的名门族今天依然值得后人怀恋、瞻仰。

段氏得姓源于一段往事

2700年前,各个诸侯国逐鹿中原黄河流域一时烽烟四起。这时,一个名叫姬掘突的人在今天的河南荥阳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郑国,还娶了美貌的妻子武姜,姬掘突就是历史上的郑武公。谁曾想,武姜生大儿子寤生时难产,因此她不喜欢寤生,而生小儿子叔段却很顺利,于是特别偏爱叔段。

一天,郑武公病重,武姜要求立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没有答应,而是让大儿子寤生继承了王位,就是郑庄公。对此,作为母亲的武姜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决意与自己疼爱的小儿子叔段一起篡夺王位。过了几年,叔段果然出兵袭击郑国,由武姜作内应。郑庄公早有准备,立即派兵讨伐叔段。叔段败回京城郑庄公紧追不舍,京城百姓都背叛叔段。仓皇中,叔段又逃至鄢陵被庄公打败,最后北逃到今天的河南辉县,改称自己为共叔段。

也许是因为有了背叛哥哥的这段历史,叔段的子孙有的再也不以姬姓来命名,而是以叔段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后来的段氏。

段家祖业势如星火燎原

逃亡中的叔段在河南的土地上落脚扎根,他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滋育出了飘散于万里河岳的段家子孙后代。段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由于官职调迁等原因,大约在秦代开始向外播迁,流向多为西北地区,其中甘肃的武威是他们迁徙中的一块栖身地。

西汉文帝时,一个叫段贞的人做了武威太守。从此,他的子孙便在这片土地上开创祖业,光大段家在社会历史舞台上的威望,继承和发扬段家出于诸侯国的门气。回忆段氏的家史,我们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封建王朝时代人们以家来维系着生的辉煌、死的高贵。

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段家祖辈们:段颖,东汉桓帝时为中郎将;段诏,北齐时任大宰左丞相;段达,隋朝时为吏部尚书;段玮,唐朝时任殷州刺史……这些,仅仅是出自段氏家族中不多的权贵,他们在封建王朝的政治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而且代代相传,祖业的星火势如燎原,照耀着段家人一辈辈的仕途生涯。

不仅如此,段家的祖根遍布整个中国。西汉段会宗在甘肃天水,段仲温在河北枣强;东汉段崇为陕西人,段翳是河南新野人;五代时的段思平世为南诏贵族;宋朝段少连为开封人,段泉为福建泉州人;近代段祺瑞为安徽合肥人。由此可见,经过多次迁徙,段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同时,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了段姓。

古代的段姓人物,比较著名的是段会宗和段玉裁。段会宗在西汉时任西域都护,后曾率兵平定乌孙贵族的内争,加强了中原与乌孙国的联系。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著有《说文解字注》等,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近现代,段姓名人有北洋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段德月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在云南游宦生涯中发明了水车,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一直是兰州的“自来水工程”,浇灌出了兰州“瓜果之乡”的美誉。

段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被排在第218位,是当今中国第87大姓。段姓人用自己的家族史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家天下“社会的沉浮兴衰,诉说着那段漫长悠远的历史记忆。

大理国国君生平是史学悬案

岁月流转,王朝更替,段家人的事业也一代超过一代。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北宋末年,云南一带建立了南诏、大理等国家,包括今云南、贵州、四川一部分,其中大理国历时300多年。

段思平,大理国的创立者,他是武威人段俭魏的六世孙。段俭魏可能是在云南做官而寓籍于此,也可能是“安史之乱”后吐蕃入主凉州而避居云南。他是南诏的开国首臣,首任宰相,《南诏德化碑》上名列第一。段氏到云南后,为赢得土著民族的信任,与白蛮族打成一片,成为蛮化的汉人。段思平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全境,实行封建分封制,设府、郡、部为地方行政机构,免除了37项徭役,盟誓互相和好,很快使这一地区社会趋于稳定。由于他是汉族,立国后大力推进汉族文化,学习儒家经典,与当时的宋朝保持着经济文化联系,使白蛮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社会生产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大理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段思平病逝后第22代国君前往元大都,并奉献地图,正式归附元朝。

大理国是佛教国家,国君都崇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惜。据记载,传说在22位国君中,至少有10位国君出家,且后事不详。另外,除了个别几位国君外,大部分国君在位期间的事迹不详,死后葬处不明,而且他们生前多为禅位。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也是史学界的悬案。

武威段氏后商难忘列祖列宗

凉州武威的段家与云南大理的段家是同一血脉,对于这一史实,他们的后人段培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早有耳闻,并能讲出许多祖先的历史功业。在武威,段家人德高望重,在这片土地上有祖辈们留下来的太多的宝贵家业。

段培龙告诉记者,为纪念先祖,他们在2001年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家谱落成祭祖仪式。2001年4月,他们向新疆、郑州、长沙、兰州和武威本地的段家80多人发出了邀请书,呼吁重续段氏家谱。2001年12月30日,在段培龙家举行了家谱首发仪式,段家人跪拜祖先,敬献供品,晚辈们向祖先叩头敬酒。这次共编印家谱100套向全国各地的亲人都进行了发放,并向当地博物馆捐献一本,永久收藏。

在《武威段氏家族续谱》上记载了一位段家的爷爷段永新,他经历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时代,先后担任过许多职位,在武威地方堪称楷模,德望乡里。解放后,他热心公益事业,募捐济贫,保护文献文物,撰修县志,奉公守法,认购公债,并捐献飞机大炮,投身于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中。在段培龙的家中,至今保留着当时领导人亲笔签字的任命通知书,也记录着段永新丰实厚重、辉煌灿烂的一生。

古道热肠、清酒香帛。段氏家族与百家姓中所有的家族一样,是中华民族家族文化的缩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Ws7omwBvvf6VcSZXa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