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三明城曾经是这个模样!我们的记忆啊,看着看着……不禁泪目

2020-06-15   三明日报

原标题:原来,三明城曾经是这个模样!我们的记忆啊,看着看着……不禁泪目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

档案记录文明,

城市韵味离不开档案的留存,

在人们的心底,

也存有一份份文明的档案。

当年沙溪一景

三明市民通过观看档案、老照片等

抒发了对这座城市的

认同感与喜爱之情。

1997年,三明综合市场年货展销会

网民“也罢”

三明这座山城,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希望我们都能为建设这座城市出一份力。

阿里巴巴会跳舞

上世纪90年代工人文化宫门口的几个店面卖刨冰、可乐、炸鸡柳……周末都要去光顾。隔壁的海潮书社除了买书,第一次见识到派克钢笔,还有每年圣诞、元旦的贺卡大摊。

1997年的磁带摊

余倩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麒麟山,现在我也带我的孩子去麒麟山,岁月流逝,但情怀未变。

榴月

特别是那个列西浮桥,让我此生回味无穷!

父母1958年投身于三钢建设,我们家住三钢。

儿时常走过列西古朴的街道,穿过城墙洞口,会看到一棵生机勃勃、气根叠垂的大榕树,然后下小坡拐弯上浮桥,在晃动的浮桥上众人一同行进到对岸。

细碎的阳光洒在身上,眺望远处的列东大桥,心生喜悦。

对岸街道两边摆摊设点,叫卖声不断。

曾工作于城市管理岗位时,听说列东一名药店老总也在此摆过摊,看样子但凡成功人士都有平凡的起点。

年少时下午放学,夏天傍晚时分,常结伴在列西浮桥处游泳嬉戏。

欢乐时光,尽情挥洒,桥上行人穿梭,城中村民准备晚餐,炊烟袅袅,人间烟火极为浓郁。

1989年,在列东街上叫卖冰激凌冰棒的流动小贩

网民“红”

麒麟山那座麒麟雕塑,有许多70后的三明人和它合影过。

满园春、列西浮桥、有一只孙悟空造型的动物园、每年必在江滨公园展出的菊花展,太怀念童年时光了,我们小学时春游必去麒麟山。

整整去了五年,第六年总算带我们去远些的永安桃源洞,坐的是大巴,话说那时的老师真大胆,车上座位不够,都是把学校长条凳搬到过道中间摆,方才容纳一个班,也可能是两个班一部车。

太久了,忘了,我是分配到原车座位,太幸运了。

Jeanne

祖父母辈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三明时从外地迁来的,父辈和我们都在三明出生长大,不敢说见证历史,但确实是满满的回忆。

对于我来说,祖籍的概念已经非常模糊,不知道我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三明人,但骨子里早已认定了这座温暖的小城,祝愿三明越来越好!

Hm

小时候,父亲总会用一辆28寸的自行车带着我、妈妈、姐姐和弟弟,经过列东大桥,去家住列东的老乡家串门。现在想来那是怎样的车技!

竹鱼

十分怀念徐碧铁路桥。

1970年我和战友王高金从部队退伍回永安。

次年,王高金从永安铁路机务段调往三明重机厂担任铁路东站到厂区的火车司机。

不久之后我也调到三明。

有一次去看望战友,他正在当班。于是,王高金让我爬上火车头,缓缓驶过徐碧铁路桥,印象太深刻了。

2007年,王高金从火车司机岗位退休,回福州安度晚年。

1986年,人们在服装摊挑选衣服

一位市民给自己的回忆开了单子:

1、泥土地挖洞打弹珠;

2、动漫卡片打底银色金色背景过塑;

3、五角钱冷狗冰、两角钱冰棒、两角钱糖画等各种零食;

4、街霸、拳皇、侍魂等各种街机游戏;

5、满园春欢乐天地积彩票换礼品;

6、文化宫售票厅旁边第一家铁板鱿鱼;

7、海潮书社和旁边巷子动漫书摊,七龙珠、圣斗士每周更新一本,原来1.9元后来2.3元;

8、三明第一家精品饰品店;

9、让三明人吃上洋滋味的便宜好吃的特香鸡、新贵族牛排;

10、家庭主妇每天10个8个买的上海煎包;

11、满园春开了二十几年的无锡小笼汤包;

12、自带茶叶和零食去河边花10元买开水泡茶;

13、从一个摊位转身拥有三家店面的小周记铁板鱿鱼;

14、每人一趟1.5元的天津大发,可坐10人;

15、拌面7角、馄饨6角,1元可以买1碗拌面半碗馄饨,等等。

1986年的农贸市场

网民“小草”

弹指一挥间,整整60周年过去了。

我们食品厂从上海迁厂支援山区建设的60周年大庆,原定于今年5月中旬邀请还健在的老一辈和二代子女好好庆祝一番,因为疫情影响暂时取消了。

我记得我们是第一批随父母从上海搭乘绿皮火车于1960年3月20日前往三明的。

专列载着我们轻工系统的五个单位沿着鹰厦铁路浩浩荡荡开进了三明。

那时只是建了一座厂房,宿舍都没来得及建,带着家属孩子来的职工就先住在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里,“单身狗”就先住厂房内的空置房间,紧接着就投入生产了。

大家还记得我们厂获得省优产品称号的花生蛋白糖和鹅牌咖啡、鹅牌姜茶吗?

在上世纪90年代前要买这些产品还真不容易呢,要找领导批条才能买得到。

我们从小在厂房对面的大桥小学上课,一会儿飘过来饼干出炉的香味,一会儿飘过来咖啡炒熟的香味,闻得饥肠辘辘。

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又闻到了这个味道。我们伴随三明整整60个年头了。三明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三明我爱你!

绯月弯弯

小时候同学们祖籍都是外省的,山东、江苏、浙江……长大后同学感慨三明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包容性,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是一座文明之城。

来源:综合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施当安 文∕图)、三明档案整理

编辑:童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