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刘烨主演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已经是很多年前。
时至今日,我脑海里浮现出的与它相关的每一帧画面,都美得像是一幅乡村油画。
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即将退休的老乡村邮递员带着接班的儿子,最后走了一趟自己走了二三十年的邮路。
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那一老一少的父子形象,构成了我对偏远乡村邮递员的固有印象。
电影上映时间是1999年,一直到2020年,重温过这部电影的网友还是会感慨:
“湘西的山山水水,湿漉漉的溜光小道,全靠乡邮员的脚步丈量着长度。”
邮递员工作的父子传承关系,在现实生活里也不少见。
比如在黑龙江省嘉荫县青山乡大砬子村,张振超就继承了父亲乡邮员的工作。
他既是 青山乡邮政支局的支局长,同时也是 唯一的邮递员和营业员。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邮递员工作的方式已经变得稍有不同。
别说走路了,长时间骑着自行车送报纸和包裹也太过辛苦。小张最大的心愿,就是 换一辆不用脚蹬的车。
看见一辆后窗上贴着“卖车”字条的面包车,他就走不动道了。
知道售价是一万八九,他一面念叨着“真贵”,一面又不停地夸“你这车挺好”。
周末陪儿子玩好回家的路上,又被路边崭新的小三轮勾走了魂儿。
他拉着儿子的手,眼睛直溜溜地盯着新车,问道:“儿子,你觉得管姥爷借钱买车,他能给咱不?”
回家后,和父亲在屋外聊天,他又故作不经意地提起在外打工的大明,过几天要开着别克回来。
老张却提醒他:“人的一生,钱多少都无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乡邮员受到老百姓欢迎)你活得多有尊严。”
在换车愿望还没达成的日子里,小张最喜欢的是每年的5-10月。
这段时节,天气不冷也不热。骑着邮局派发的自行车出门送报纸和包裹,沿途都是好风景。
小张所在的嘉荫县,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地区,和俄罗斯仅一江之隔。
由于交通不便和地广人稀,除了邮政,其他快递公司很少将业务拓展到这里。
因此, 对能送货上门的乡邮员,村民们总是格外热情。
小张给一位大爷家送包裹,还没骑到院子里,就能看到大爷和家里人早就在门口等他了。
虽然是在村里工作,但小张的工作流程相当严谨。
即使大家都是老相识了,收包裹时小张还是一定要看收件人的身份证。
不过这没什么打紧的,在一旁干活的大妈还是一如既往地感叹:“真好!你们这服务到家”
去给木耳种植户家送报纸,小张会稍微歇一脚,不是坐下喝茶,而是一边唠嗑一边帮对方整理木耳。
老人心疼小张冬天也骑自行车,这几句话肯定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到了生了重病的人家里,在等收件人的空档里,他坐在炕沿上,踢着脚边调皮的小狗,还不忘开导病人。
别看现在小张和乡亲们有说有笑。 一开始被父亲逼着回来接班,他是很不情愿的。
当初他在镇上当泥瓦匠,每个月能赚个3000多块钱。而乡邮员的工资,在他接班前后的那几年都只有1700元。
当时,小张的父亲张德义在医院检查出得了结肠癌。如果没人接班的话,青山乡邮局支局就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没办法!小张只能硬着头皮跟父亲走了几趟。因为感受到乡亲们的热情和尊重,小张这才松了口:“那就干吧!”
在青山乡,父亲张德义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20多年的邮递员生涯中,不管是遇到山洪爆发,还是暴风雪,只要是在他手里的紧急邮件,准能及时送达。
他还主动扩大自己的投递范围、资助村里失学的孩子、帮村里的贫困户收集农业信息·····
甚至于,为了节省经费,老张索性把邮局搬进了大砬子村自己的家中,让老伴儿也义务成了他的助手。
这些年,他得过无数的徽章和荣誉证书,是公认的劳模和热心肠。
年纪大了之后生了病,黑龙江邮政局的领导还专门前来看望他。
当时留下的一张合影现在还摆放在家中,至今这都是全家最为感动和自豪的事情。
当乡邮员的日子久了,小张才发现:自己在骨子里,和父亲是一样的人。
上门取件、代缴电费,都是老爷子之前留下的规矩。对于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小张保留的这两项业务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周末去县城的时候,身后是高大的俄式风情建筑物,眼前是在黄昏下波光粼粼的江水。小张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哪个80后不向往大城市?县城还是太小了!不过要是真到了哈尔滨那些大城市,那咱这钱就不够花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深沉得不像以往那个自己。
不过等他转过身来,又补了两句:“但是你也馋城里那些好吃······所以还是大城市好。”
平时那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沉思不到3秒就又回来了。
随着邮局在小张的手上正常运转,父与子两辈人的生活空间也发生了互换。
张德义和老伴儿带着孙子住进了镇上的平房里。房子是小张当泥瓦匠的时候,存钱买下来的。
小张和妻子晓慧则一起住在大砬子村里。两个人像20年前的老张夫妇一样,一起经营着邮局。
(夫妻俩晚上约好和儿子视频)
窝在村里的日子苦吗?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晓慧算不上是邮局的员工,没有工资。
但 和对的人在一起,即使是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也能溢出蜜。
小张的投递范围,包括了青山乡的5个村庄。每送一回报纸和包裹,来回骑行的路程超过50公里。
只要是小张出门送包裹的时间,妻子晓慧都会在家替他当营业员。
即使知道他很有可能来不及在午饭前赶回家,晓慧还是会做好饭等他。
为了给儿子多存点钱,小俩口在园子里面自己种蔬菜,家里还养了鸡鸭,两头野猪和两只山羊。
这样一来,两个人一年的蛋类、肉类和蔬菜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了。
对于生活的艰辛,晓慧没抱怨过一句。倒是小张会自己时不时念叨老婆跟着自己受了委屈:
“小戴家买的化妆品好几千块钱。我们就连在儿子身上都得省着点花。”
晓慧一边打趣着说让丈夫多疼疼自己,一边宽慰他:“只要你对我没二心就行。”
但凡是晓慧早起的时候,她都会帮丈夫接收和发送邮件。这样,丈夫就能多睡一会儿了。
在纪录片最后,小张说他没有放弃做乡邮员的打算,还如愿以偿地用2000多块的价格买下了一辆二手摩托车。
以后除了寒冬,他都能骑着他的摩托车给村民们送报纸、送包裹了。
青山乡的河水一如既往地向前流淌,小张的摩托也还在路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由两个人组成的邮局,青山乡5个村庄的信息和物流系统才得以正常运转。
文章素材来源:
搜狗视频@《 两个人的邮局》:
https://v.sogou.com/series/orswyzlqnrqxsxzwgu4tinrxbha33ohwzdf3lrgtzk7nm.html
注:纪录片于2017年上映,拍摄则在更早之前。
(来源:借宿, ID:jiesu1228,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有侵犯您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VUpnnIBd4Bm1__YmO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