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我们十二年的林妹妹陈晓旭,为什么怀念她?

2019-09-28   听戏APP

“开口不提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987年5月2日,87版《红楼梦》问世,一时间万人空巷,自此一个独属于80年代的“红楼记忆”便悄悄占据了中国人的心扉。

随着红楼的热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知晓。

10年前的今天(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因病辞世,携着后人无法超越的林妹妹形象与林妹妹那份执拗真挚的性情,无可挽救地魂归绛珠河畔离恨天。

自此,天堂多了陈晓旭,世间却再无林黛玉····

颦儿才貌世应稀

1965年,陈晓旭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据说,她母亲在十月怀胎时,曾梦到一位白发老人对她说:你会得一个女儿,你要给她起名“棻”(fēn)。

“棻”字是冷僻字,字典里没有,母亲便给清晨出生的她起了“晓旭”这个名字。

后来陈晓旭翻《辞海》,才得知“棻”是“香木”的意思。想来也是某种因缘,这让年幼的晓旭生来便灵气十足,14岁就独立发表了自己的诗作《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1984年,19岁的陈晓旭带着这首小诗和一封自荐信,瞒着家人从鞍山跑到了北京,进入《红楼梦》剧组面试。

当时“林黛玉”一角竞争激烈,而她最终脱颖而出,凭着一股灵气和不服输的劲儿成功打动了导演王扶林,从此开叩开自己的红楼之门。

当时的陈晓旭把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看得很明白:

“也许我在长相、在表演,或其他单方面不如别人,但是在综合素质上,我觉得我是最适合的,演黛玉是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种使命似的宿愿,不是仅仅一个角色追求,除黛玉外无二人选。”

这是她给自己的评价,也是导演、剧组认同的评价,同样也是后世认同的评价。

细数曾经演绎过林黛玉的演员们,从越剧版王文娟到新版蒋梦婕,却只有陈晓旭是人们心中认定的黛玉。

王文娟越剧版(左) 陈晓旭版(中)蒋梦婕版(右)

她被戏称为“一生只演过两个角色的著名演员”,一个是87版《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一个是《家春秋》里的梅表姐。尤其是“林黛玉”一角,被红迷们高度认可:

“过了这么多年,早忘记是何时看的电视剧《红楼梦》了,却依旧记得当日那惊鸿一瞥。黛玉轻舒玉臂,将宫花扔回了周瑞家的捧着的匣子里。那股子不屑,那股子孤傲,真真是美得让人惊叹!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都不认为黛玉的做法有何不妥,只觉得她应该那么做,也只有她可以这么做。将黛玉刻画得这般传神的女子是谁?片尾时我特意看了演员表——陈晓旭。自此,这个名字便刻在了脑海,挥之不去。”

《红楼梦》林黛玉(左)《家春秋》梅表姐(右)

梦里三年已是秋

一部《红楼梦》整整拍摄了三年,后来很少再有剧组找她拍戏。在《艺术人生》的访谈中,陈晓旭玩笑似的说不知道是自己演的太好还是太不好了,几乎没有人再找她拍戏了。

不是她演的不好,只是在众人心中,她已是黛玉身,其它角色放在她身上,也只会看到黛玉的影子。

如果单是停留在演出本身,我们可能会忘记她。只有当浮华褪去,放下黛玉的身份,想起她身披光环而不惹尘埃的人生智慧,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存在。

淡出演艺圈后的陈晓旭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1991年离开文工团下海创业,进军广告业。

做广告用她自己的话讲其实是“误打误撞”,完全不懂广告的她用炒股赚的第一桶金创建了北京世邦联合广告有限公司,当时公司手下只有几个大学生,在支持不下去的时候,晓旭只说了句“我知道林黛玉不会骗我”。

林黛玉当然不会骗人,陈晓旭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敬业精神慢慢在广告圈积累了名气,后来开始和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合作,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五粮液集团。而那句经她笔墨流传的“名门之秀,五粮春”,如今看来,依旧充满故人身上的气韵与风采。

见过她的人,说与不说,似乎都有一道倩影留存心底,很多员工曾经撰文怀念,记录与她相处的点滴,她要求严格然而悉心关怀,这是林妹妹的另外一面——这让人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不也正是这样?

自在花儿静静开

佛家常讲究缘分,不是每个人都有灵性去顿悟。1999年,陈晓旭无意听到《无量寿经》的讲解,便生了学佛的念头。

虽然后来不断有人猜测她遁入空门是为了躲避疾病的纠缠,但小谷却不这么认为,一个人内心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才放得下生命中许许多多的纠缠和不舍。舍得,舍不得,终究都要舍得。

陈晓旭的妹妹陈晓阳在回忆姐姐时说道,当时她开玩笑似的为家人写好了墓志铭,给爸爸写的是“这里埋着一瓶地道的老白干”,妈妈爱睡觉,就写“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而为她自己写的是“这里埋着一位伟大的女性”。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时间陪陪我的爸爸妈妈,然后,我希望当别人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有能力去帮助他。我希望我能够让自己的心更坦诚、更纯净地面对每一个人。”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在位于长春宽城区奋进乡新月村的百国兴隆寺举行了剃度仪式,落发出家,法号妙真。

2007年5月13日,她又因癌细胞扩散,于深圳去世,带着她的红楼梦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年仅41岁。

其实她的乳腺癌并非不可治,鲁豫曾在一期节目里问陈晓旭的父亲为什么她不接受治疗时,老人家近乎辛酸的回答,“她呀,就是不想留下不完美”。

或许,一个人终其一生,总有那么一点关于命运的执念。大概就像,美丽的花朵宁愿被风吹落,被土掩埋,随水流走,也不愿饱经风霜、残缺地留在枝头吧。

生于晚秋,逝于暮春,是宿命。

一个人终其一生有多少个十年值得留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面对过太多的诱惑和风景,只有出自本心的选择才会赢得自己和别人的尊重,就像当初王扶林导演对她说的“你不适合演黛玉,换个角色吧!”,“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了其他角色,观众会说黛玉在演其他的角色”。

这就是陈晓旭,一个何时何地也不愿改变本心的人。

昨画眉黛烟青,今祭薄命芙蓉。

十年红楼梦断,魂归绛珠韶华。

(图文来源于影人谷,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