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非常高的电视剧《少年派》中,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让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叹:
剧情太过真实!莫不是在我家装了摄像头?
电视剧围绕“高考”这个话题,将三个家庭的各种矛盾,青春期孩子的种种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闫妮饰演的是高一学生林妙妙的妈妈。在妙妙高一刚开学,妈妈就为女儿开始了高考倒计时。
在这种紧迫和焦虑的情绪下,母女两人一句话不对就会开始争吵:
饭后没有刷牙会争吵;
周末孩子睡懒觉会争吵;
上厕所没有按照规定时间会争吵……
这些小事情带来的不满,终于在一次考试后彻底爆发。
如果说妙妙只是因为学习成绩才与妈妈产生矛盾,那么学霸钱三一与妈妈产生的矛盾,就完全是教育方式不同产生的冲突。
钱三一是学校的学霸,却有一位“完美”妈妈在时刻操纵着他。美名其曰陪读照顾儿子,实际上是远离性格不合的丈夫,同时更好地监督儿子学习。
有一个钱三一与母亲激烈争吵的画面:
妈妈声嘶力竭怒吼着问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回答“一个你不干涉的生活”后,无助地掩面痛哭。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最终影响的都是一个家庭。
面对孩子的叛逆问题,很多家长的解决方式就是打骂孩子。甚至有的家长还把孩子送进了武术学校,用消耗体力的方式去削弱孩子的叛逆行为。
然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背后,他们想要获取的,又到底是什么?
孩子青春期出现的这些问题,真的是不正常的吗?
从行为背后,看见孩子的诉求
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解决孩子的青春期问题:
1. 孩子叛逆、沉迷游戏,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跟我们也不说话,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2. 孩子厌学,还学会了抽烟和喝酒,怎么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
3. 孩子和异性同学走得很近,担心早恋会影响升学,该怎么跟孩子说?
想要解决孩子青春期的种种问题,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症结才是关键。
就拿剧中的妙妙为什么会跟妈妈爆发争吵来说吧。
女儿跟妈妈爆发冲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妈妈对成绩不满,而是因为妈妈要求女儿退出学校的广播站,而那是妙妙非常热衷的兴趣爱好。
父母眼中影响孩子学习的东西,其实代表的是女儿的梦想和希望。
在女儿的反抗中,妈妈不但没有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不断威胁女儿,更是加剧了青春期孩子反抗叛逆的程度。
有时候,父母适当示弱,不仅仅是平息争端,更是给孩子、给自己一个思考、反省的机会。
就像剧中的爸爸,他在母亲的强势要求下,并没有摆出强硬的姿态,一同对抗孩子,而是给孩子留下喘息的空间,并坐下来和女儿去聊母女两人的关系。
女儿听过爸爸的分析后,也能慢慢去理解妈妈,而理解是所有关系的前提。这样的理解是发自肺腑的认可和接受,而不是在强势的打压下被迫地屈服。
认可和接受,才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家长需要知道,孩子青春期出现种种问题,并不是代表孩子要远离你。
相反,孩子正是通过这些不正常的信号在向你求救——他想要用更好的方式和你相处。
父母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但不会解决孩子的种种问题,反而会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青春期是孩子各种问题的爆发时间点
近段时间,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
高考前与母亲产生冲突后跳下黄河;
在高速上与妈妈产生争执毅然跳桥;
因在学校被剃光头回家后跳楼自杀……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出:
和人的身体发育一样,人的心理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从出生到18岁,共有5个心理发展阶段。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第五个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变化最大,问题表现最多的时期。
沉迷游戏、看小说、厌学、早恋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这类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家庭教育与相处问题的集中爆发。
青春期,在心理学上也叫作自我同一性时期,是指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
作为成长的必经阶段,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1.情绪的包容
这一点是很多问题爆发的源头。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火药桶。
如果在孩子爆发情绪的时候,父母没有接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反而跟着孩子一起吵,那只会加剧冲突,甚至会让孩子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2.尊重和支持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育,正在经历一个独立人格的形成阶段。
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和需要。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会更加需要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3.社交和伙伴
进入中学后,孩子们就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
这时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多了,需要有自己的朋友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就像我们大人一样,也需要向好朋友倾诉烦恼和困难。
4.释放攻击性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攻击性往往特别强。
他们可以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情绪也会变得特别暴躁,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争吵。
这也是因为孩子体内的力比多分泌的原因,也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一个显著特点。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诗人纪伯伦在《致孩子》里曾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却不要把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孩子将父母推远的过程。孩子不可能永远是依赖父母的孩子,他们总会长大,总会独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对世界做出一些自己的判断。这个探索的过程,需要脱离家长的依赖,但是又必须借助家长的配合和指引。
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社交、学习等种种困难,他们需要的是合理的指引、帮助、关怀,但不需要处处作对,和他天天争吵的父母。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弄清楚孩子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阶段,也能够巩固和增进亲子关系。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会给孩子一生埋下难以愈合的伤口,而父母也会错过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