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号文件,和过去的17年一样,仍然是以三农为主题。但是这一次的一号文件,有一个亮点工作让许多在农村的一线工作者都齐声叫好:这是一个高招!
它就是——“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
虽然在过去,很多地区也都有实施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等政策,但都只是个别地区的工作,并且效果如何有待考验。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因为这是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来,全国都将要实施推广,并且将来肯定会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比如考核制度等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安排。
最近,很多省市地区都有出台相关政策,把“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安排到工作日程中。
比如陕西省,在3月2日印发的《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中第25条就提到了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并且建立包村制度。之后,陕西省的各市也都出台政策,开始实施,比如商洛、铜川等。
比如山东的潍坊市,在2月22日印发的《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中第22条中也提到了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要建立包村制度。
一,对农民的好处
县级领导直接负责一个村子,这是一个了解农民的过程,他们和村干部一起研究村里发展,无论他们是为了什么,最起码领导们进了村子,就不会向农民朋友常说的那样了,“坐在办公室,脑袋一拍就想出个主意”、“整天想那些不接地气的政策”。
县级领导直接负责一个村子,这也是一个考验过程,哪些不干实事的,整天只会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在农村是待不下去的,农民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
县级领导直接负责一个村子,这还是一个锻炼他们的重要平台。农村工作不好做,但是能把农村工作都做好了,还能让农民朋友都认可的领导干部,那一定也能够承接的更大挑战。而这些干部一旦走向更高的岗位,对农民来说,也是最大的好处。
二,对农民可能存在的坏处
1、绝大多数的县,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人数,都是不会超过行政村数量的,特别是农业大县,可能还会有很大的悬殊。那么,被包的村就有可能享受到特殊的待遇,而那些没有被包的村自,就会产生落差,甚至闹出矛盾来。
2、岗位的悬殊可能造成吃偏饭的问题,比如说县委书记承包的一个村子,能利用的各种资源肯定比其他岗位的干部要多得多,那大多数的好处都放到这一个村子来了,其他村子的农民将会产生很大的落差。
3、可能会存在形式主义,就像过去某些地区的刷白墙事件,这些领导包村之后,可能会为了完成考核,弄得全是一些表面工作,上电视上新闻,看是好看,但农民实际上却没有得到好处。
作者: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