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学习,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几乎每个家长都曾为此头痛不已并长期与之斗争。
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孩子都不能真正地意识到,每次不想学习的理由总是千奇百怪,那么,当家长遇到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呢?
前段时间就有这样一则新闻让人看了之后谛笑皆非:凌晨5点不少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民警接到市民的报警电话,称有车站内有男童跪地乞讨怀疑是被拐儿童。
一番询问之后,结果更是令人哭笑不得。
原来,孩子不仅没有任何被强迫的痕迹,孩子是被自己的亲爸爸亲自送过去乞讨的。而背后的原因居然是教育孩子。
孩子的父亲谈到孩子调皮难教,作业经常不做,上课也是各种走神,他一怒之下,他觉得让孩子去"体会人间疾苦", "不想学习将来就去讨饭!"企图通过吃苦教育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这番神操作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然而他所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也是大多数家庭真实面临的情况。
孩子不爱学习,一到学习时间就各种犯困逃避,背后的原因有哪些?父母又该如何正确处理。
一、孩子不想学习的主要原因
1.付出了没有得到收获
有的孩子一开始对于学习也是热情高涨,然而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导致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但是学习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一个有丰富研究成果的科学家也是从零开始,成功的音乐家也是从小音符开始学习的。
如果不坚持呢,可能会连现基础知识都不会,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这个东西,是要持之以恒才能薄积厚发,但如果放下了,就有可能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跟上别人的脚步。
2.我已经都会了,不需要学
每个人对不同的新知识都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有的孩子天赋较好,也愿意努力之,成绩也给与了孩子相应的回应。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满足了,觉得自己已经超越周围的人了登上顶峰了,就会产生骄傲的心理,不愿意再努力了。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开导孩子,保持虚心的重要性。太过骄傲,自我感觉良好,不仅会止步不前还会落后于他人的。
3.过于辛苦,不想坚持
任何知识的累积都是需要付出才能收获的,就像长跑运动员中途会疲惫一点,我们的孩子再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当孩子辛苦难以坚持时,他可能告诉父母自己不想学习了,这句话代表着孩子逃避的心理。
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鼓励孩子,成功都是要慢慢累积的,这是一个过程,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到达终点。
除此之外,孩子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理由,而对于家长而言除了正确分析了孩子们诸多理由背后真正的隐含词是什么,学会正确与孩子们沟通,当孩子出现"不想学"的情绪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二、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各种不想学的心态
1.学会与孩子沟通
说到沟通,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做,但孩子不愿意说,自己也没办法。沟通是不是单方面地发号施令,也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直达心灵的面对面。
家长只有及时地注意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才能在第一时间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2.逼迫的手段只会适得其反
有的家长看到将孩子送去火车站乞讨的家长,都觉得不妥当,但很多时候,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哭闹、发脾气都没有用,家长只会强硬地这样回答"没得商量,我们说了算,赶紧给我学!"这样的手段与那位父亲的教育方法相比并没有高明多少。
孩子正处在懵懂的时期,知识的重要性,技能的魅力他们还不能很多地认识到,需要父母的不断开导,而不是强硬地要求孩子学习。
3.让孩子适当"受苦"
受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褒贬不一,但适当的"吃苦"教育对于当代的孩子而言还是很多必要的。
这里的吃苦不是让孩子为了吃苦而吃苦,"不想学习就去乞讨"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期间的教育目的确实是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
三、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
1.兴趣培养很重要
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家长要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只有兴趣的建立,孩子才能更好地坚持。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小技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例如童话故事很精彩,如果你学会了就可以自己去读书,而不用等爸爸妈妈给你念了。
2.帮助孩子树立小目标,养成良好习惯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一生都在探索中,没有人知道终点。但如果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小目标,孩子就可以往目标的方向努力,积极去实现。
孩子的自律能力尚未建立,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孩子习惯的养成,定好规矩之后,严格执行,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持之以恒地努力。
3.以身作则的榜样效应
操控过急的家长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不仅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还会让影响亲子关系。与其逼迫孩子学习,不如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更努力的父母,不轻言放弃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一定不会是随便退缩的。
古人有言知耻而后勇,如果孩子哪天不想学了,失败的记忆也许都不甚美好,但当孩子想要放弃时,家长不妨让孩子回忆一下过去失败的经历,也许孩子就能更加珍惜当下了。
当孩子说学习太苦的时候,要学会告诉孩子:努力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小时候必须努力学习,未来能攀登高峰,看到更美好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