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逐》的香港青年

2019-08-22     杰森娱乐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来自:石墨社(smshe189)

去哪里?回家!

很多人都把《放逐》当成是《枪火》的续集。

因为演员基本类似,剧情看似连贯。

《枪火》是一帮兄弟保护大哥期间,其中一个小伙子没忍住,勾搭上了大嫂。最后因为是否要除掉这个小伙子,导致兄弟间火拼。

《放逐》则是一帮杀手在澳门找到了当初差点枪杀大哥的兄弟,其中两人受大哥命要除掉这个兄弟,而另外两个人却要保这个兄弟。

如果说相似,确实,都有兄弟情,都有对大哥的冒犯,都有手足相残。

但你硬要说两部电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那我只能说你想多了。

《枪火》与《放逐》最大的关联点,是他们都带有强烈的杜琪峰风格。

杜琪峰

如今我再也记不起看的第一部杜琪峰电影,到底叫什么。

但我一直印象深刻,这个导演的装X风格和王家卫一样强烈,只是,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杜琪峰。

90年代的那批影迷,是幸福的。

他们有周星驰的喜剧,有成龙的喜剧动作,有周润发的赌神,有李连杰的飞檐走壁,有郑伊健、陈小春们的大杀四方···

当然,抛开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效应。最动人的应该还是王家卫的文艺深沉,徐克的江湖奇缘,吴宇森的冷峻暴力,王晶的痞子套路以及杜琪峰的,骚!

说真的,杜琪峰的骚,是浸染了在他的电影每一帧,从服化道,到音乐,摄影,剧情。

骚,但很受用,许多人对于他的作品评价,只有两种:看不懂和太牛了。

当然,这是银河映像之后的杜琪峰标签。

杜琪峰拍电影和王家卫不一样,他可以效率高。

比如《枪火》只用了19天。

他也可以和王家卫一样任性,电影开拍前还没有成形的剧本。

《枪火》如此,《放逐》亦是如此。

王家卫对梁朝伟说,你靠在门边,等一个人。梁朝伟说,好,我靠。

杜琪峰对每一个演员说,我希望你们自己去决定电影的发展方向。

于是就有了黄秋生、吴镇宇、吕颂贤、林雪等人神一样的站位。

如同文章开头的那张图,杜琪峰的电影,特别喜欢钻研布景和构图站位,有时候一群人和型男一样,站在那里,不仅很酷,也表达了一个人物关系和当前人物处境。

这是杜琪峰独特的表达技巧,他喜欢安静的用一些我们不注意的东西,去激发矛盾冲突,而不是热热闹闹的剧情,带着观众往前跑。

《枪火》和《放逐》都是剧情非常薄弱,但是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性,就很值得玩味。

孩子气

我一直觉得杜琪峰就是一个大男孩,他的内心一定藏着一个喜欢看电影的孩子。

为什么说孩子气?因为这在杜琪峰电影里很突出,有点不合群,却又很符合角色的特点。

就好比《柔道龙虎榜》里三人叠罗汉,只为解救一个被困在树下的气球,看着气球自由飞向远方,三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柔道龙虎榜》算得上一部文艺版的励志片。三人在生活中各有各的压力和无奈,他们也想寻求解脱,就如同那只被困在树下的气球一样,找不到方向,也没有出路。

气球飞向远方,其实也是三人各自的内心解脱。

就好比《枪火》中,杀手兄弟团在老大办公室门口等候的时候,因为无聊,踢起了纸团。

踢纸团是小孩子的把戏,似乎每个人都是这么觉得。但是,成年后的我们,在路上看见小东西总也忍不住要去踢上一脚。一个人开心的时候,总喜欢做一些诸如空手投篮的动作。

所以,这帮杀手踢纸团的动作,无意间流露出了各自在紧张冷血的工作之余,对自己天性的放松。同时,也是兄弟团们相互之间拉深关系的一个步骤。

到了《放逐》,除了一开始屋内的紧张枪战之后,所有的片段都是围绕着兄弟们之间像个孩子一样无所适从的样子。

他们可以在枪火之间从容应对,却在路上因为何去何从表示迷茫,他们争先恐后在照相亭里留影,全然不顾周围杀机四伏。

《枪火》的孩子气,是用来掩盖紧张。

《放逐》的孩子气,是用来掩盖迷茫。

迷茫

何为迷茫?

迷茫是对未来的不可知。

90年代的香港电影一片繁华,但其中总有一些创作者会打趣似的带上这么一句话:“97之后”。

97大限,说的就是香港回归。

这是香港那一代整体的疑惑,在电影上反映出来。

有疑惑很正常,从1841年到1997年,整整156年,香港的领土上飘着英国的旗帜。

从地理上来说,香港与英国相距9000多公里,与内地深圳相距一条深圳河。

但是从心理上来说,有些人似乎更加亲近英国,而不是中国。

一个走丢的孩子,历经百年风雨之后,他需要时间才能适应曾经的家庭。

可以说,这是放逐的过程。

放,是对现有关联的一种解除。

逐,是对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的预判。

本片上映于2006年,讲的是1999年澳门回归前三天的故事。

但是,本片的主创、演员和角色却与香港脱不了干系。

张家辉饰演的和,曾经偷袭老大(任达华饰演),被老大下了追杀令。

澳门回归前三天,和带着妻子和刚满月的孩子回到了澳门,黄秋生饰演的火以及林雪饰演的波被老大派来对和斩草除根。

这期间被泰(吴镇宇饰演)以及猫(张耀扬饰演)阻止。

值得玩味的是,这五个人从小是穿一条裤子,从一个贫民窟长大的。

所以,他们和《枪火》中的临时拼凑起来的杀手还不一样,他们是与生俱来的手足情。

本片开始的那场室内枪战戏,三个杀手一顿花里胡哨的乱射,最终都安然无恙。

除了一直翻滚的砂锅和被吵醒哭闹的孩子,作为背景。

这其实为本片奠定了两个基调。

一是温情。本片最大的矛盾冲突都在开始化解了,后续的所有场景,都是兄弟几人出生入死。

二是迷茫。火本身代表的是大哥的使命,但是他其实下不了手。室内枪战中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都只是一顿发泄,而不至于伤及兄弟生命。

迷茫在于,如果不为完成解决兄弟而活,那火该为什么而活。

于是,有了兄弟五人为刚满月的孩子赚奶粉钱的桥段。

这是他们解决当下迷茫的方式。

在赚钱的过程中,和不幸殒命。兄弟几人再次失去目标,陷入迷茫。

片中有一场戏,是兄弟几人带着重伤的和,偷了一辆车在路上。

泰问火要去哪,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该去哪。

反而是和,如同回光返照一般,说了一句,回家。

和的家,就是他的妻子和孩子。

澳门回归前,在有些人眼中,是即将改朝换代的时候。许多人开始为自己打算,比如找杀手报复曾经的敌人,比如趁机运走贪污而来的黄金。

对于曾经被殖民的澳门人来说,殖民者走了,自己以后是谁?大陆会接纳我们吗?

和代表的是还有种族情缘的那一拨人,而更多的却是泰和火这种与过去缺乏微弱的联系,对未来更加充满迷茫的人,以及大哥这种只顾赚取当前利益的极端者。

当泰和火送死去的和回家的时候,和的妻子以为是火等人杀害了丈夫,一气之下对兄弟几人开枪。

这让泰和火等人失去最后的内心情感连接,成为彻底放逐的一代。

之后的他们开始了漫无目的的行走,没有方向,做选择靠抛硬币。

当他们再一次因为运送金子的车,有了新的目标后,开始对未来有天花乱坠的规划。

但是,也因为和的妻子落入大哥手中,让他们再次产生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

本可以带着金子去过未来奢靡的人生,却返回去用生命营救兄弟的家人。

相信,这群被放逐的孩子,在长久的迷茫中,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情感的纽带。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江湖片,讲述的是兄弟之间的江湖义气。

其实,如果剥离开澳门回归前的时代背景,我大概就信了。而且,那样的话,这部电影就真的跟《枪火》无异。

但是,导演讨了个巧,划过了97的时代背景,而把落脚点放在了99年。

香港和澳门其实是所遇到的困惑和迷茫,是一样的。

于是,香港来的大哥,要找澳门本土大佬蛋卷强合作,在新时代开辟赚钱路子。

而杀手兄弟组,依然放不下兄弟手足情。

他们的迷茫,只是借了澳门回归的壳,在思考。

认同感

就像和认同家的概念,他不像泰、火等人,没有家的背景,感受不到家人的温馨。

和像极了一个普通的一家之主,他有体贴的妻子,有可爱且嗷嗷待哺的孩子。如果可以,他想一直陪在家人身边。

这是和的认同感。

对于泰等人而言,泰的情感寄托,就是救下和,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

这是泰的认同感。这也是为何刺杀蛋卷强当晚,和因为营救火而中枪身亡之后,泰指着火骂道“你已经死了”。

而火一开始是执行大哥的命令,后来也渐渐找回了对兄弟的那份情。

他带着兄弟们回去解救和的妻子和孩子,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未来。

总体来说,兄弟五人之间的认同感以及和的一家,其实建立在亲缘感情上。

而类似蛋卷强、妓女和澳门小警察一样,他们认同的只有当下的利益。

蛋卷强只想跟本地认识的人做生意,这是地域利益关联认同。

后来被香港过来的老大设计逼迫,不得不联手,这是利益倒逼认同。

而妓女的存在,她只对金钱有认同感。

比如为了赚钱,和医生上床,出卖和的妻儿给谢夫,最后旅店火拼,只有她生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捡金子。

而澳门小警察,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再过不久,自己就要退休了。

不久就是澳门回归。

大限之前,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嘴脸,也有属于自己的利益考量。

这就是每个人的认同感。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满怀认同感。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骨肉分离。

但是,我们骨血里流淌着的,是炎黄子孙的精魂。

曾经放逐了一个多世纪,我们依然认同中华民族的兄弟情,我们依然愿意敞开怀抱。

等你回家。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来自:石墨社(smshe189)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C_9lm0BMH2_cNUg9O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