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教育孩子最好方式,并非是"爱",而是及时地"报复"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每个人都持有不同的观念和态度。有的人说对待孩子要温柔,用爱感化孩子,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有的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凡孩子犯错,直接揍就好了,这样才能从根源纠正孩子的错误思想。
其实这两种态度对孩子各有利弊,太仁慈,孩子可能听不进去道理,不会把父母的教育放在心上。太过严厉,孩子很容易生逆反心理,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变得叛逆。
其实除了这两种态度之外,还有一种教育方式,许多父母都不知道,那就是"报复"式教育孩子。
北大有位教授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并不是"爱",而是及时地"报复"孩子。
单单听到"报复"两个字时,许多家长就会不淡定了,怎么能报复孩子呢?这是什么奇怪的理论?
其实所谓的报复,是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切身体会自己所犯错误带来的伤害。这是一种把理论带到"实践"中的方式,比如说父母总告诉孩子不要用手拽宠物的尾巴,它们会疼。可孩子根本理解不了这种疼是什么疼?父母只需要揪着孩子的头发告诉他,你被揪着头发的感受,就是宠物们的感受时,他就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已经给宠物造成了伤害。
这种方式,既通俗易懂,又让孩子容易接受,也更能让他们从中深刻地自我反省,还不会与父母产生隔阂,可谓是一举多得。
分析
怎么样才是最好的"报复"孩子?
1、 让孩子感同身受
有些孩子总喜欢动手打人,不是家长没有进行批评教育,而是父母的指责或者爱的感化,孩子根本无法理解错误的严重,他们觉得即使自己这样做了,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无非是挨顿骂而已。
父母如果想纠正孩子的这种习惯,可以在他做出打人的动作之后,立马用同样的动作回击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受一下被人打了一巴掌的滋味是什么,当他知道这样打人会很疼的时候,父母在顺势教育孩子,这么做会弄疼别人,这是一种伤害,所以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行为。
让孩子感同身受,可以让孩子立即明白父母想要传达的道理,从而真正的理解别人,做事情时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2、 做错事就要接受惩罚
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孩子从小养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不断地进行纠正和引导。有些孩子很顽皮,让他做家务常常弄到一半就跑去玩了,多数家长看到孩子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也就是嘴巴责骂几句,严厉一点的就是将孩子揍一顿。不管是哪种态度,对于孩子来说做错事造成的后果都没有多严重,也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哪里不对。
相应的,如果孩子不愿意好好吃饭,父母可以在吃完饭后把食物收起来,不管孩子怎么哭闹都不要给他吃的,让孩子记住不按时好好吃饭的后果会有多严重,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都会很听话的把饭吃完。
很多父母在做出这种"报复"式的举动时,会忍不住心疼孩子,然而此时的不舍,就是对孩子以后造成更大的伤害。
所谓"报复",就是让孩子自己承受犯错的苦果,现在孩子遭遇的不过是一些小苦头,如果恶习不改,将来必成大错,那个时候孩子再犯错,他所要遭受的惩罚可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松,所以父母该狠心时,一定不能太过心软。
孩子犯错时,你都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5pxjnEBnkjnB-0zKG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