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不吼不骂,聪明妈妈用这招

2019-08-22   亲宝宝APP

前不久,姥爷刚从老家过来,孩子对他有些陌生,不怎么愿意和他玩儿。

但姥爷有自己的“妙方”,他自己热衷于各种电子产品,总是开着电视,旁边放着iPad,手里还不停地划拉着手机。

为了和外孙套近乎,他就把孩子抱在怀里,和他一起看视频,看到好玩的地方,两人还一起笑。

看着祖孙其乐融融的场面,我也没太在意,只是说,“爸,别让孩子看太久,对眼睛不好。”他嘴里念叨着,“知道了,放心吧。”

此后一周多的时间,我负责公司一个项目,每天早出晚归,忙得昏天黑地,老公也赶上去外地出差。

家里基本上是姥姥、姥爷在照看孩子,直到我又恢复正常状态,才发现孩子对电子产品,竟然到了痴迷的程度。

只要不让他看,他就哭闹不止。

而孩子喜欢电子产品,并不一定是为了玩,很大程度上是无事可做。因为姥爷一直看视频,孩子就盲目地跟着看。

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埋怨和指责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进行冷静思考,想出对策。

当我搜索关于孩子对电子产品成瘾的资料时,才发现,后果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简直触目惊心。

13岁的小奇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身患重病,靠捡废品攒下1万2千元救命钱,竟然被有网瘾的小奇买了游戏装备。

童童今年5岁,家人经常以电子产品哄他。近段时间,妈妈发现他看东西常眯眼睛,带到医院眼科检查,发现有近500度的近视。

一位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医生说,她接诊过一个6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工作忙,便放任孩子玩电脑,“有一次父母凌晨1点回家,发现孩子还在玩,便把电脑收起,谁知孩子竟然拿起刀,要跟家长拼命。”

……

电子产品具有色彩鲜艳的影像和新奇有趣的声音,孩子又处于人体感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感官的刺激十分敏感。

有一定自控能力的成年人,尚且无法抵制电子产品的诱惑,更别说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一不小心,孩子就容易成瘾,对身心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1、影响视力水平

有研究表明,电脑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等基于电子产品显示屏发出的高能蓝光,对眼睛的危害较大,孩子正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敏感期,相较成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2、影响社交能力

心理学家指出,因为电子游戏和电视节目对孩子的感官刺激比较大,可能会使得他们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实世界。

而电子产品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还有可能阻碍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产生惰性,成为“宅娃”。

3、影响专注力

今年小华才8岁,却已经有4年玩ipad的经历了,看视频、听故事、切水果,有时一玩就连续几个小时,后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记忆里差等症状,被医院诊断为轻度“感觉统合失调”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充斥在各个角落,在这种环境下,让孩子不玩电子产品,是不太可能的。

电子产品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最关键的在于家长合理引导。

首先,家长做到在孩子面前,不能玩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

我把孩子痴迷电子产品的后果告诉了所有家庭成员,叮嘱他们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收起所有电子产品,特别是不能当孩子的面,一直玩儿手机。

有教育专家建议:

0-2岁的孩子应该避免与电视和其他电子类产品接触;
3-7岁孩子应该将玩电子产品或者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每周1到2个小时; 8岁以后孩子每周可以有3个小时时间,让他们与电子产品接触,但前提是要与孩子讲好规则,并严格遵守。

但目前这种环境下,多数孩子两岁前,已经可以很熟练地使用电子产品了。

我家孩子2岁多了,只能逐渐减少孩子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以温柔而坚定的方式进行严格限定。

白天,我要去上班,不能一直和孩子在一起,就叮嘱孩子姥姥姥爷,孩子吃过早饭后,就要把他带到楼下玩,不能再看任何电子产品了。

上班间隙,我又打了好几个电话,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晚上到家后,发现孩子吃饭的时候,又在看手机视频。

我着急地问孩子姥姥姥爷,为什么又让孩子看了。

孩子姥姥委屈地说,“不让他看,他就不吃饭,看着孩子泪汪汪的,挺可怜的,也是没办法啊。”

我知道一下子不让孩子玩电子产品,也不太可能,需要用足够的耐心,去慢慢接纳和改变。

我看孩子基本吃完饭了,就告诉他,不能再看视频了,规定的时间已经到了,就坚决把手机拿开,他哭闹了一会儿,我就在旁边陪着他,一遍遍解释时间到了,不能再看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题研究显示,有两类节目最适合少年儿童观看:

一类是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儿童文学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另一类是知识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险、科普专题、科幻题材等。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孩子观看的节目,陪同孩子一起观看。

家长陪同孩子看视频或者玩游戏,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玩,而在于筛选,观察和引导。

我和老公一起选了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视频,比如《小熊维尼与跳跳虎》、《托马斯的小火车》、《ABC字母歌》……

每次看几分钟,就会和他聊天,小火车长不长啊,叫什么名字呢,小火车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看《ABC字母歌》时,也会边看边听,边和他一起跳舞,防止他盯着屏幕一直看。

现在每天早上,上班之前,我都会抓住这段黄金时间,带孩子下楼玩耍。

夏天,小区里草木郁郁葱葱,花儿竞相盛开,还有好多小昆虫,小麻雀……

看着孩子蹦蹦跳跳,手舞足蹈的样子,我心里充满了极大的幸福感。

这才是两岁孩子应该拥有的世界,双脚紧贴厚重的土地,与自然万物接触,让心灵和呼吸自由的徜徉于阳光下,微风中,细雨里……

我牵着他的手一起奔跑,让他感受到微风,和他一起抬头看天边流动的云,告诉他每一朵花的名字……

晚上回到家,会挑选他最喜欢绘本,给他讲故事。

我拿起他特别喜欢的绘本《就像它一样》,给他读起来,“木头在水面上漂浮,上面还坐着一位乘客……”

边读边和他聊天,你喜欢大海吗,大海的水蓝不蓝,那个小猴子去哪里啦,你把它藏起来了吗,怎么找不着了……

我和孩子进行着天马行空的对话,享受着甜蜜的亲子时光。

快要睡觉的时候,他的“瘾”又犯了,要去找姥爷。这次,我不能后退一步,只能坚定走下去。

我把卧室门关上,接下来,先和他讲道理,宝贝,晚上要睡觉了,姥姥姥爷都休息了。

我知道他的真实目的不是去找姥爷,而是和姥爷一起看视频,但我完全不提这个问题,只是说天黑了,太阳公公也睡觉了。

他仍然哭闹不止,我温柔地将他抱起来,拍拍他的肩膀,唱起他最喜欢的字母歌,慢慢地,他靠在我肩膀睡着了。

此后连续一周多的时间,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下去。

白天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去户外玩耍,每天看视频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并且仅限于为他挑选的动画片。

晚上,和他一起听音乐跳舞,为他读绘本故事,等到第十天的时候,孩子对电子产品没那么迷恋了。

即使想看动画片,他也明白只能看一小会儿,如果不让他看,他也不会再哭闹了。

或许,这就是习惯的力量。真庆幸,我那个可爱的孩子又回来了。

孩子最愿意互动的对象,是可以面对面沟通的爸爸妈妈。

我们拿出时间和精力和孩子进行良性互动,一定才是孩子最渴望的。

说实话,孩子是否沉迷于手机,和他的看护人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养娃不能偷懒。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手机,那只是一个工具,他真正需要的是你的陪伴。

你家孩子玩手机吗?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我们留言区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