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拼多多很壕,但是没想到随随便便就拿100万删!文!章!
事情是这样的。
公众号作者“皇太极”写了一篇名叫《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的文章,经暴风转发后阅读量迅速破百万!至今已达400多万!成了一款爆文!
本来就饱受争议的拼多多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一看事情闹大了,公关部也不能白拿工资,出动!
随后拼多多官方代表找到作者,要给作者100万并要求删文!100万!
作者考虑后拒绝了删文要求也没有收钱,但遭到了拼多多的隐晦威胁...
咱们细细地捋一遍事件的经过。
11月10号,皇太极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文章,发出。
第二天,拼多多的公关通过微信找到了作者,要求删文,并提出“商业合作”。
懂行的都懂,拼多多所谓的“处理”,就是删文。
作者拒绝了拼多多的要求,但随之迎来的是拼多多的连番电话“轰炸”,并且要求与作者在线下见面。
问题来了,拼多多怎么知道作者人在上海呢?
无奈之下,作者与拼多多的人员联系,约到了所在的健身房见面。拼多多方面来了两个人,一男一女。
据作者描述,这是公关的常见组合。男的负责谈判,美女负责全程“捧哏”。
如作者所料,拼多多公关二人组并没有直接来“硬的”。(实际上也无法来硬的)。
在拍了作者半天马屁后,拼多多随后便逐步开出删文价格。
从10万,到20万,再到50万,直到最后100万。
作者说,“平心而论,这数字当时的确对我有些许诱惑,但思虑再三,我还是给出了答复,No。”
作者对男公关讲,“人非圣贤,我也并非土豪,但这笔钱你们敢给,我不敢拿。”
当时男公关听到这话,立刻把身上两部手机都放到很远处,小声对作者讲:“有什么不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作者也说了很多,浓缩成为一句话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当他们发现作者不吃软后,拼多多公关开始来硬的,威胁作者说:
“这件事要处理就现在处理,等过几天再处理对谁都不好。”
“你让这么大公司蒙受如此大损失,我们是不会轻易让此事过去的。”
随后,开始有媒体“黑”作者。
将作者类比“咪蒙”、“ HUGOU”等已经被封禁的大号,潜台词就是作者写《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一文是煽动,是造谣。
这一条就更明显了,意在给文章作者扣上“造谣”的帽子。
说实话,作者的那篇文章我也看了,《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全文其实也并没有痛责拼多多是“骗子”,而是细说了拼多多“转发得100元现金”的活动。
参与过的人都清楚,这个100元十分难拿,转发到后期几乎每一个人才能给自己提供1分钱。
而且当你最终得罪了众多朋友,满心欢喜想提现的时候,也许只是给了你两张“满1000减50”的代金券...
在《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文章最后,作者“皇太极”是这样评价的。
其实拼多多官方若是因为这篇文章存在“事实错误”,大可以去微信平台申诉、举报。甚至在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下,拼多多大可一纸诉状,告啊!
但是并没有,说明拼多多对于文章内的主体内容其实还是默认的。而正因如此,才会出此下策,专门派公关部的人员前去“协调删稿”。
细思极恐的部分来了。
一、拼多多知道作者在上海。
一家互联网公司,如何查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地址?个人的隐私是如何泄露的?是有人提供还是有渠道获得?
二、当作者表明不收钱的时候,男公关将录音的手机推到了远处,并小声撺掇作者收下那100万。
也就是说,作者若收下100万后,很有可能没有录音证明双方是“协商达成协议”。换而言之,万一作者是携文章自重,敲诈勒索拼多多了100万呢?
这谁能说得清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4月28日通过、5月18日起施行的《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10000元至30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100万,十年以上没跑了。
联系最近沸沸扬扬的“华为251风波”,梳理完作者“皇太极”的经历后,不禁令人脊背发凉、两股战战——在看似触手可得的利益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吐着信子的毒蛇?
就像这100万,给你,你拿的住吗?
背后一身冷汗。
作者:吃人的西红柿
编辑:Tomoto 审核:Linn
read more
太寒心!水滴筹医院扫楼地推,你捐的钱到底给了谁?
吴一坚:半生激荡 前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