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航拍古三泉县遗址(阳平关镇擂鼓台村)

2019-12-26   申威隆I关中拍客

古三泉县遗址位于宁强县阳平关镇擂鼓台村,地势险要,风景秀丽。嘉陵江从北侧绕过,岸边悬崖峭立,形成天然屏障。南宋诗人陆游曾经描绘过这里的景色:“江云垂地滩风急,一似前年上硖时。”将三泉县的风光与长江三峡相媲美——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19年11月18日,前往青木川途中,我和家人开车经过阳平关镇。沿着盘山公路,离开阳平关镇,路边的墙壁上出现“古三泉县遗址”几个大字。在旁边楼梯的上方,应该就是县城遗址,我操作自己的大疆无人机对这里进行了航拍。

无人机从路边的平台上升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阳平关镇。这里位于宁强县西北的嘉陵江谷地,地处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交界处,乃巴蜀通往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南靠鸡公山,北依银屏山,中有子龙山。

自古以来,嘉陵江为秦蜀水路,船只能至略阳境内。历经唐、宋、元、明、清,到了民国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作为古渡口,阳平关曾经很繁忙,最多可停靠三、四十艘船只。

1937年,川陕公路通车,阳平关的水运才萧条。1955年,宝成铁路建成后,阳平关为陕南一个大站,大量的客流和繁忙的货运,使这个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小镇空前地热闹起来。

嘉陵江

阳平关镇

随后,无人机掉过头来,三泉县遗址便呈现在眼前,它是一座嘉陵江边的台地。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擂鼓台”,自西向东,共有三台,一台比一台高,一台比一台大。

三泉县始建于唐代初年,历经唐末五代的战乱,县名和县治一直没变。北宋乾德五年(967),为了治理四川的需要,宋太祖赵匡胤诏令三泉县直属京师,开启了我国中央直辖县的先河。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因为战略的需要,才将三泉县撤销。

自东向西拍摄

自西向东拍摄

经过考古勘探和调查,三泉县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如今,由于荒芜已久,城墙荡然无存,这里已经成为一片片农田。

但是,在耕地的表层,依然可以看到大量古代建筑的残砖碎瓦,文化层厚度约2.5米。近年,在遗址范围内,还出土许多珍贵文物,包括《皇帝籍田手诏》《仪制令》和宋瓷等。据说,在这里的东门遗址,曾经挖出城门的基石。

目前,古三泉县遗址已经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整个遗址的完整性,将原本贯穿遗址的公路改道,在新公路上竖立了遗址标志碑,修建起宽敞的停车位和观景台。

遗址东部

遗址中部

遗址西部

从空中俯瞰,公路、铁路和嘉陵江一起蜿蜒而去,山坡上的村庄错落有致,山脚下的良田层层叠叠。古老的三泉县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但是易守难攻的地势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依然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曾经辉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