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看过的最恐怖的影视作品叫【爸爸去哪6】。
看完杨烁带娃,整个人都要窒息。
杨雨辰的出场其实很讨喜,又乖又好看,还特别懂礼貌,会哄妹妹开心。可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的孩子,在杨烁眼里却样样都看不顺眼。
两个人一下车,杨烁看都不看一眼孩子,一马当先自顾自走在最前面。
一回头发现儿子从另一侧下了车,他就怒了,喝令孩子必须重走一遍。
就那么点小事,但是你能感觉他的眼睛都要喷出怒火来了,说话都是咬牙切齿的,这是有多恨自己儿子?
Why???
杨雨辰走路有点内八字,杨烁又不干了,冲他呼呼喝喝:脚尖冲前!
杨雨辰一听就更慌乱了,看得出他努力想走好,但越急越出错,杨烁再次冲儿子咆哮:不会走是吧?跑上去!(重新)走回来!
简直不可理喻,内八字又不是什么错误,是孩子发育出现了问题。你作为父亲竟然没有及时发现带他去矫正已经很失职了,现在还要用这个来惩罚他,羞辱他?
走到一半,有处风景不错,杨烁立马生硬地向儿子甩出一句:拍不拍照?好像恩赐他一样。
看儿子不响应,又粗暴地来了一句:拍还是不拍。
虽然字幕组强行替杨雨辰打上了“明明很想拍”的标签,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还沉浸在刚才的委屈里的男孩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情拍照。
他只是出于对父亲的忌惮,怯生生说了一句“拍”。
杨烁立马像拎小鸡一样把儿子拎到自己前边,替他摆了一个大鹏展翅的造型。
照片里的杨雨辰一脸生无可恋,就差哭出来了,哪有一点点遇见美景的欢喜。
营地很远,杨雨辰选择的五号又是最远的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背着个大书包,再加上高原反应严重缺氧,体力已经明显不支,喘气都变得费劲了。
工作人员提醒他可以抱孩子一段,被杨烁粗暴驳回了: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我不管!
儿子越是呈现难受的神色,他越是开心地在一边嘲讽:你要选五号,棒棒的!
嫌孩子走得慢,他又不干了:你能不能快点?不能我让你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从头到尾,我没听杨烁问一句儿子“你累不累”,除了凶就是吼,好好跟孩子说话就这么难吗?养条狗还得给块骨头吧。
终于快到了,他又向已经快瘫痪了的儿子发起了“死亡号令”:如果先让我跨进门槛,你就从头再走一遍。
吓得杨雨辰只能强打精神冲在前边。我很费解这个脑回路:他为啥要跟你一个标准,还要做得比你好,你几岁他几岁啊?
终于到了,杨烁又开始了对儿子的新一波嘲弄,他不怀好意地问杨雨辰:下次选几号?
杨雨辰战战兢兢地说:一号……
他立即轻蔑地说:下次一号最远。
儿子还活在被遥远的五号营地支配的恐惧中,当了真,怔在那里,半天不知道该怎么选。看着儿子惊慌失措的神情,做父亲的就更得意了。
到了营地,杨烁催儿子叠衣服,嫌儿子叠得慢动作不对,眼神都快喷出火了,知道的这是他儿子,不知道的以为是对待阶级敌人。
我隔着屏幕看见杨雨辰的恐惧,看得我都快哭了,特别想穿过屏幕去抱抱这个孩子。直到关掉视频,这颤栗的眼神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经历了一天的折磨,这个孩子实在受不了,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杨烁新一轮的迷惑操作又开始了,他强行把杨雨辰叫醒逼他泡脚。
泡脚水滚烫,杨雨辰试探了几次,根本不想把脚伸进去,但是杨烁不顾儿子表现出来的微弱抗拒,强行把他的脚往热水里摁。
杨雨辰忍着烫,不敢哼一声。
如果杨烁带儿子泡脚的出发点仅仅是希望儿子解乏也就罢了,但是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表示希望儿子借此学会感恩,将来孝顺父母,连一盆泡脚水都承载着一个小孩子根本背负不动的有条件的爱。
所以当他看到儿子不发一言,泡完脚重新上床睡觉后,他大失所望,愤怒地说了一句:你连句谢谢都没有!
你这么对孩子还要求他感恩?他将来不恨你你就感恩吧。
真心希望杨烁不要双标,等自己老了坐在轮椅上,儿子也能按同样的标准对他。
面对杨烁的魔鬼式带娃,连之前爸爸们眼中最凶的陈小春都自愧不如,感叹杨烁对儿子简直像军训。
讲真,陈小春对儿子虽然也严厉,但你起码能感觉到爱的流动。
而杨烁,完全看不出他对儿子的感情在哪,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我是你爸爸”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不听话就来上一鞭子,好像驯驴驯马。
我劝他去看看医生,这是躁狂症加严重的表演型人格。他对儿子的方式,是最典型的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恃强凌弱以大欺小,享受随意操纵孩子的乐趣,我不信他在剧组敢这么跟导演说话。
对杨雨辰除了心疼还是心疼,而且隐隐为他的状态担忧。
如果孩子能哭能闹反而是好事,说明他可以发泄出来,情绪表达的通道至少还是畅通的。
最怕的恰恰是这个孩子特别懂事,全程无论多么委屈,都强忍住没掉下一滴眼泪。
他不是不想哭,是不敢哭。我不觉得这样能培养出什么独立的男子汉,你看他的眼神,躲躲闪闪,畏畏缩缩,哪有半点自信。
越是平静,越是潜藏着万丈汹涌。凡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一定都是千疮百孔的,只是外人不会觉察。
那种虽然不敢哭却敢去死,觉得这个世界毫无值得留恋的地方,一分钟都不想再活下去的感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杨烁还有个女儿,而他对这个女儿就宠溺得多。按照他的说法,你(儿子)是男人你就要担负责任,所以要格外严苛。
听上去好像是爱之子则为之计深远,其实是标准的大男子主义。
9102年都快翻篇了,男女平等的时代,为什么男孩就要当牲畜养,女孩就要当废物养?重男轻女和刻意的“重女轻男”都是一样可悲。
男孩子就不配得到一份真真正正的爱吗?这不是所谓的锻炼男子汉,而是打压他,侮辱他,让他连个人都做不成。
我也有儿子,我也从来没有惯过他,他每天衣服要自己穿,玩具要自己收,不完成作业不能去玩。我说的话他基本都会听,说好看一集动画片绝不看两集。
但是我们家的气氛一向是开心欢乐,甚至没大没小的。
他从来没怕过我,不高兴的时候会对我说:妈妈我生你的气了。开心的时候会突然亲我一下,甜甜地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你根本不需要让孩子出于对你的惧怕而去乖乖听话,他之所以去做正确的事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正确的,那么今后无论有没有你的场合,他都会坚定地做下去。
孩子的生命属于他自己,他生下来就是为自己而活。
为什么一定要怎么拧巴怎么来,让自己和孩子都处于极度别扭的状态?因为杨烁自己的童年必然就是这么别扭过来的,这样的价值观只能是习得的。
他的童年被这么对待,所以这是他深以为然的教育方式。他甚至认为,没有父母当初的严厉,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你说他不恨自己的父母吗?其实是恨的,只是这种恨隐藏在了感恩的表面下,连自己都没有觉察,而只是悄无声息转嫁到了对待下一代的方式上。
“我能行你为什么不行?”
这个潜台词其实是我从小被这么对待所以有了今天,你凭什么不行?我小时候吃了这么多苦,你凭啥活得轻松?
这才是魔鬼教育最吓人的地方。不成功倒是好事,至少还会反思。成功了,很容易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不逼能成才吗”的结论,一代代延续下去。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董卿也是魔鬼教育下的产物,但是她在谈起自己孩子时一脸柔情,我相信,她就断然不会再让孩子走自己之前那条路。
这就是读书和不读书的最大区别。
杨烁显然没有读过任何育儿的理论,跟孩子实际接触的时间又非常有限,他那点可怜的带娃经验,全部都是从自己父辈母辈那里习得的,能不出问题吗?迷之自信的背后就是无知。
我也生长在一个异常严苛的家庭中,我年轻那会儿也以为严才是爱,直到我想要一个孩子,于是学习怎么去做一个好母亲。
当我第一次翻开那本【无条件养育】,看到那句“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独立,因为他们充满了安全感”时,我的世界好像被打开了一扇窗,豁然开朗。
如今的我每天看着大圣的笑脸,都觉得自己在拥抱过去,一点一点被治愈。
那些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不需要刻意去学习怎么做父母,他们天生就是爱的高手。
而那些在魔鬼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你的童年没法重来,但当你学会怎么去爱孩子,你才能真正放下曾经伤痕累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