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绥芬河市处处都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人,他们就是当地的志愿者。小编为您讲述一对90后双胞胎姐妹花的志愿服务故事。
我们两个都是大三的学生,但是我们还有一个不同的身份,我们都是绥芬河市的青年志愿者···
这篇日记的作者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于梦佳和于梦瑶,分别就读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和山东济宁医学院。4月初,她们报名成为绥芬河市抗疫的第一批青年志愿者。
于梦佳和于梦瑶说:“妈妈特别同意,妈妈说她看到别人转发的朋友圈,自己也想去,但是我们觉得我俩已经上了,妈妈照顾好我们就可以了”。
于梦佳、于梦瑶和其他几名大学生一起,负责绥芬河全市800多名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
都说双胞胎之间心有灵犀,16日,姐妹俩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把上千个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清点好,送到了志愿者手中。
如今,在绥芬河的社区、超市、宾馆、捐赠点,到处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她们当中最小的18岁,最大的70多岁。
绥芬河团市委工作人员孟令晗介绍,“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一开始还以为志愿者联系我,是因为对工作有抱怨,想做其他的工作?接到电话一了解,他们是嫌工作机会不够多、上岗时间不够多”。
于梦佳和于梦瑶说:“在名单里,看到了好多高中同学。还有全家一起当志愿者的,还有夫妻俩一起当志愿者的,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时间 冲在最前
凡人微光 情暖“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