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高需求的宝宝,真的能独立吗?

2020-01-07   牛妈彭小蹦

原创:牛妈彭小蹦















牛妈心语

如果,第一次带娃,就遇到一个高需求宝宝,我会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怀疑,因为那个时候资讯并不发达,月子里我也很少可能会开电脑去查资料,如果没有遇到西尔斯爷爷的《亲密育儿百科》,我可能不会理解,原来有一种宝宝天生就是需求高的宝宝。下面我想花一些篇幅聊聊高需求宝宝:


什么叫高需求宝宝?

这个名词,是美国著名的儿科医生西尔斯提出的,和他太太生了八个孩子,在生了第四个宝宝后,他们发现对之前三个孩子起作用的方法对这个宝宝完全没用。一放下就哇哇大哭,得一直在大人怀里才能安静,于是西尔斯的太太只好用背巾,将宝宝背在身上(这个背巾也真正解救了我,然后我也在此基础上加了哺乳带变成哺乳巾,这也是我的发明专利哦。)西尔斯描述说,“需求无度”是这个孩子的写照。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否定孩子的需求,而是用了“高需求宝宝”来描述这种孩子的特质,认同、接纳,开始欣赏这个“高需求宝宝”了。


(西尔斯说,即便是美国,其实也有很多孩子偷偷和大人同室不同床而眠,只是社会价值观不同,他们一般隐藏这个事实)


高需求宝宝的特点?

1、爱笑,也爱哭:mini就是典型的爱笑宝宝,一个月时,每当我轻轻吻她,她都回应我微笑,真神奇!虽然很爱哭,但只要接纳她的情绪,很快能哄住。

2、落地醒,很粘人:带哥哥时,如果有人说他们家孩子放不下,我会在心里认为,可能是“惯出来的”,因为我家哥哥吃饱了就随便放哪里都能睡着,可是妹妹,不论我用什么方式,都不管用!在那半年时间里,我和孩子奶奶,加上孩子姑姑的帮忙,才不至于那么崩溃,白天都是抱着,晚上都是挨着(必须碰到我)加奶睡,才能搞定。


3、对人对事都很敏感:哥哥小时候,谁抱都行,mini三岁了,陌生人抱她是不可能的,到外面,都是紧紧的拉着我的手,家里来客人和去拜访客人,都是黏在我身边半个钟头后才能缓过神来。睡觉必须拉窗帘,一只苍蝇都能吓到她,半夜雨声都能拍醒她,家里扫地机器人至今她都害怕,小时候老爸嗓门高一点对她讲话,立马瘪嘴哇哇哭,总之,我已经不能用胆小如鼠形容她了。




高需求宝宝可能意味着高回报


西尔斯认为,高需求宝宝具有高回报,他们的第四个高需求宝宝,成年后,就是一个富有创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独立的女孩,对待家人和朋友充满了爱心,受人欢迎。每一种性格的背面,都是优点。儿时看似一个难缠、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满足了她的情感需求,长大会是一个不自信、不独立、刁蛮小公主吗?

恰恰相反,与高需求宝宝成年后相匹配的词语,竟然是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睿智而有主见、有观察力、善于和人交往、有同情心、待人有亲和力……


应对高需求宝宝的四大法则:


1、多拥抱、不要吝啬爱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孩子的安全感是如何建立的(戳这里,可以阅读),而高需求宝宝的需求程度更高,所以在回应上,也有更高的要求,可能有些孩子睡前哄哄就可以了,可是高需求宝宝却要求一直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其实在印度部分地区,就有6个月触地仪式,他们在6个月之前都是在妈妈的怀抱里度过的。很多人将孕后三个月,成为后孕期时代,环境的突入变化,让很多宝宝无法适应,而妈妈的心跳和拥抱,可以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不要惶恐于你的感情投入,孩子不会“抱坏”,更不会“爱坏”!


2、接纳孩子的情绪


因为高需求宝宝的感情丰富,所以他们有更高的情感需求,爱哭爱笑爱闹,需要父母学会“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接纳情绪不等于无条件妥协要求,这是两回事。"如果伤心,你可以哭"这是接纳情绪,“好了不哭了,我给你就好了”这是妥协要求。大多数时间,只要接纳了孩子情绪,事情都很快可以解决。


3、多一些耐心去应对他们的需求


坦白讲,高需求宝宝真的需要更多的耐心,但这些都是值得的,不要嫌弃他们过高的要求,而是多一些耐心去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当遇到问题,耐心去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和孩子的正确相处方式!


付出的一切,都会在孩子的未来,开出花儿!

我是牛妈彭小蹦,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理事会理事,亚洲阿德勒心理学协会认证心理咨询指导师,2019当当网亲子类影响力作家,作品《成长,不慌张》入选2019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书目,30岁自学漫画,推送了1000多篇原创育儿漫画,关注我,一起让育儿更从容,让妈妈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