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也在逐步提高,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态、不同家庭条件的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的需求,尤其是照料、养护上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针对这一实际,玉泉区小召前街街道结合辖区老年人口占居民比例较高的实际,精心组织,率先落实《呼和浩特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和《呼和浩特市2019年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办事处投入可观的资金,新建和改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于2019年12月23日,中心正式启动并投入使用,将针对辖区内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综合优质服务。
据了解,玉泉区小召前街街道位于玉泉区东北部,东起锡林南路,西至大南街,南起大东园东二巷,北至大学西街和大东街,辖区面积1.45平方公里。下辖五塔前街社区、五塔北街社区、建华南街社区和建华北街社区共4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总人口10330户、25137人,其中百岁老人1人,60岁以上老年人5863人。据了解,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位于玉泉区小召前街街道建华北社区,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中心设有悦享荟(烘焙坊)、党建活动室、书画苑、日间照料室、助浴间、幸福公益馆、睦邻驿站、友邻小院、时间银行、为老餐厅等功能模块,根据老年人实际所需提供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
日前,记者跟随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现场看到,中心选用了高标准的环保材料,风格明亮,格外显得时尚而富有艺术感。在中心睦邻驿站一群老人正在兴致勃勃地排练新学的“安代舞”,他们个个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是建华北社区全民健身站点负责人,我们站点建立以来,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以前都在户外进行排练,队员们特别的冷、特别幸苦。但是今年政府给我们建了这么好的养老服务中心,完备的硬件设施,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诸多方便,队员们都非常高兴、非常感动。今后,我们会带动周围更多的老年人与我们一起来健身,一起享受幸福晚年。”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退休老师、建华北社区居民齐桐凤老人高兴地向记者说道。
随后,赶上中午饭点,记者来到位于玉泉区小召前街街道建华街公园南巷的为老餐厅。在餐厅内,享用美食的老年人除外记者还看到了餐厅窗口穿着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原来社区志愿者逯秀和罗爱萍早已接到来自辖区内瑞福祥小区包明权老人家的求助。他们正从为老餐厅打包可口的饭菜准备送往老人家中,把志愿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据玉泉区小召前街街道民政办干部郝志清介绍,“街道该中心是全市首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了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社区携手中鼎-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老年人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明确了服务对象,并建立了相应的台账。根据特困人员(三无)、低保人员、残疾人、失智、失能、空巢和独居老人的不同特点,为他们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急、助乐和康复护理“7+1+N”的多元化服务。现中心已与部分有服务需求的老人签订了协议,各项服务正在有序开展中。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带上身份证来到中心,通过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评估后,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即可享受相应的服务。”
下一步,玉泉区小召前街街道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让老年朋友们了解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概念,服务的内容,今后的趋势,逐渐认可和肯定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并不断完善硬软件设施,进一步满足社区老人的多元化需求,提升社区为老服务的能级,全力推进“10-15分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泉媒体记者:佟永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