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学习不考试的日子心慌吗?这个学习能力给你的成绩托底

2020-03-28     北京四中网校

现在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除了中高会不会推迟,恐怕就是什么时候开学了。

17省(含港澳台)开学时间已定!根据目前的疫情情况,下一批即将公布开学的省市应该是安徽、吉林、重庆、湖南。

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河南等省市受境外输入影响,目前情况不容乐观。

湖北、北京、天津、河北4省市依然未解除一级防控,开学暂时无望。

疫情就像一本书,有人读出颓废,有人读出自强。

这段在家学习的日子,可以是用来弯道超车的,也可以是堕落颓废的。

疫情又像一场考试,成绩要到开学后才能看到。

只学习不考试的日子心慌吗?这个学习能力给你的成绩托底

01

本周是北京的孩子们线上开学的第六周,碰到我的人总会问,孩子不开学在家呆着,你烦不烦?

说实话,如果孩子上小学,天天要协助老师完成任务,还要亲子陪读陪玩,我一定既累又烦。

但一个初高中的孩子,又有几个需要家长天天鞍前马后?

可我就是心中倍感不爽,希望早点开学。原因只有两个字:没底。

不是因为孩子不去学校上课心里没底,而是这段没有了考试的日子,让我这个做家长的心里没底。

是的,这么说确实有点犯贱。

但在那些大考小考不断的日子里,家长的心脏会因为不断地收缩与舒张,感受着它的搏击和敲打。

而没有了考试的日子,心脏没有了刺激,却仿佛失去了活力。

比我心里更慌、更没底的,是今年高三的家长。

北京高三的考生,在3月3日-6日参加了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

不过这些孩子们,是在家里参加考试的。

半个月过去了,有的家长抱怨成绩还没有出来;有的家长反应成绩普遍偏高,但不知道是试题容易,还是居家考试的因素。

据说,北京的一模,仍然是在家考试。

没有了紧张考场氛围的洗练,又达不到规范统一的答题环境,学生们又如何根据成绩和预排名,给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调整复习计划?

学习控只能劝这届中考、高考生的家长们放宽心,把疫情当作孩子学业历程里的试炼吧。

对于家长,失去了考试这把衡量学情的标尺,孩子的居家学习效果如何?家庭教育方式是否需要调整?


对于老师,考情即教情,需要随时掌握。网课难度是否合适?教学方式是否需要改进?


对于学生,考情即学情。我这阶段的努力有没有走弯路?和其他同学相比,我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考试历来是对学习的无声鼓励或警告。

只有听取警告,才能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平稳发挥;只有得到鼓励,才能一往无前,才能自信满满地在重大考试中所向披靡。

接下来这段继续没有考试的日子,孩子们要怎么挺过来?

只学习不考试的日子心慌吗?这个学习能力给你的成绩托底

02

孩子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有的适应网课,有的不适应,有的完全具备自学能力,有的则根本“断不了奶”。

老师上网课不可能关注每一个的学习情况,爸爸妈妈复工了,也没办法时时刻刻盯着学习。

孩子要抵制各种诱惑,要连续几个小时端坐书桌前,要自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孩子都要自己监督自己。

所以千万不要在家偷懒,因为在家学习的成效,开学一考便知。

最后学的怎么样,考的怎么样,就看在家这段时间谁能努力到点子上。

千万不要因为没了考试的刺激和检验,就把“我好迷茫”当成自己的借口,然后对学习偷懒!

成绩不会陪你演戏,唯有行动起来才能解决迷茫,唯有这个给成绩托底的学习能力,才能让你暂时甩掉考试这根拐棍,依然可以健步向前。

这个给成绩托底的学习能力,需要你每天学完新课后看看书本,但又不仅仅是看看书上的文字那么简单;需要你每天多做一道题,但又不仅仅是多见一道题那么简单。

而学习的差距,却是这样简简单单地拉开的。

想拥有这个给成绩托底的学习能力有一个提前条件,那就是不抱怨,不怕苦,真心实意地想要解决学习上的不足。

否则,你就不必接着往下看了。

只学习不考试的日子心慌吗?这个学习能力给你的成绩托底

03

这个给成绩托底的学习能力就是——深度思考能力。

建议今天看文的每一位同学,都成为一个深度学习者。

在家自己学习,没有监控和考试评价,学习效果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易陷入看似努力的假学习状态。

怎样才是具有深度思考的真实学习?

简而言之,就是经过充分的思考过程,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内涵和技能。

这个深度思考的过程,一是消化、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二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经常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科成绩,更可以磨练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我会从学习新知识,复习以及应考三个学习场景,谈谈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学习新知识:

听完当天的网课后,在写作业前,首先要回归书本。

回归书本,不是简单地看看书上的例题,再做做课后的习题。

这些都是表象的东西,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定理定律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基本公式和公式变形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你要重新自己推一次,只有逻辑思路跟上了,你的解题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只学习不考试的日子心慌吗?这个学习能力给你的成绩托底

阶段性复习:

对于非初高三的学生来说,目前都处在阶段性复习阶段。

如果你总想着等到期末考试前,老师自然会带着复习;等到中考高考前,自然会有一二三轮复习,那么你写作业的思考就会浮于表明,某些知识点,也只能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通过大量时间的堆砌,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学习一定要主动,阶段性的综合复习,一定要自主,要趁早。

学优生的复习重在能力提升;学困生的复习重在落实补短。

1.有针对性大量练习

如果某个板块是中高考重、难点,你就要重点对待。

以高考数学为例:数学大题的类型整体稳定,无非是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导数、不等式、坐标与参数方程等,审视自己的薄弱章节,找出自己的薄弱知识点。

然后进行大量的专题模块的练习。

相信我,一个专题模块的综合性题目,只要刷够了30道,你就会出现顿悟,解题的自信心和能力都会倍增。

2.认真对待一道好题

好题不多,一定要格外珍惜。

好题第一遍没做出来的,除了把答案看明白,还要自己把题誊写到好题本上,再重新演算一遍。

因为,不少答案写的都不是很清晰,什么“由上可得”,“由归纳法可知”等等,当你真正深入思考,自己重新做一遍时,你可能发现,一步一步之间的逻辑关系,你并没有完全搞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题讲三遍举一反三。

不少学习好的学生,都是讲题讲出来的。

能明明白白地讲授一道题,既是对这道好题最高的礼遇,也是学习者最大的收获。

做题-讲题-懂题,逐步深入,水到渠成。

只学习不考试的日子心慌吗?这个学习能力给你的成绩托底

备考应考:

在复习冲刺阶段,一是要整理习题;二是要改错突破。

1.整理习题

你可能会问,真题模拟题这么多,为什么还要自己整理?

自己整理出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大考前,你手上得有自己看家护院的复习宝贝。

先把试卷的题目分类整理,打散重做,再把这些题目组合起来,再做一遍。

适合你难度的中高考真题,每道题最好能做四遍,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题目、把题做透。

做第一遍时,你可能急于查看答案,有时候思考过程还有些模糊;做第二遍的时候,你对答案已经有了印象,做题的重点就会放在理思路、找规律上了。

2.关于改错

建议你把理科错题留一个星期再整理,这样相当于重做一遍,可以加深印象。

同时,整理时要分辨哪些题目是有价值的,这样可以避免错题本太厚,失去了看第二遍的勇气。

当然,在学习新知识的阶段,一定要随错随改。

深度学习,深度思考,你学过的知识才会留在脑子里,养成的品质才会刻在骨子里,而努力的过程,也会印刻在生命里。

只学习不考试的日子心慌吗?这个学习能力给你的成绩托底

最后企盼一下:赶快开学吧,赶快考试吧。

只有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辛苦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的时候,学习的快乐才会显现出来。

契诃夫曾说: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就的将是锋利的尖刀。

亲爱的孩子们,眼前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疫情终会结束,所有的考试终究要到来。

认真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做题,是你们现在最好的对策。

用力学习,才见成绩;向前奔跑,才能抵达。

愿你们青春灿烂,祝你们前途光明。


作者|学习控

北京四中网校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m6RJXEBrZ4kL1ViuPk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