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进入了一月,新一年春运的脚步也悄悄近了,抢票大战中,大家抢到回家的火车票了吗?运行在铁轨上咣当咣当摇晃的列车,车厢里那些和你一起回家的面孔,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阴飞逝,在光与影的世界里,还留存着来自过去的记忆。
1980年,哈尔滨-齐齐哈尔。在那个年代,车窗还允许这样的操作。
火车是一个流动小社会,临时大家庭。80年代初期民工潮开始涌进车厢,人满为患,乘车难,买票难。在那个年代,等火车就像在等公交,随意打开的车窗不知给车外兜售食品零碎的小贩带来了多少商机。
1984年,呼兰站。
1991年,哈尔滨-上海的列车上,车上超员200%多,座席底下,行李架上,厕所里、过道全挤满满的人,挟在人群里,挤也挤不过去,想出也出不来,卡在中间一动不能动。爬车窗抢座,睡在座席底下,没座一站几天几夜,现在听起来像是传奇的故事,在当时却是每天都在发生。
1989年,哈尔滨-五常。
那时的车厢里没有空调暖气,要忍饥耐渴抗高温忍严寒不怕疲劳。夏天的车厢里有40多度,汗味、烟味、臭气味混合在一起,几乎让人无法呼吸。
1993年,北京-哈尔滨。大哥大——又一件老物件儿。
老百姓对于怎么自娱自乐,永远不缺乏想象力。在车厢的桌子还可以移动的年代,一桌麻将永远可以吸引一圈人的关注,哗啦啦洗牌、摸牌、码牌的清脆声响,比任何时候都更激动人心。“放像车厢”,即电视车厢,是当时为满足部分乘客需要而开设的服务,在当时也算是稀罕物,大家挤在一起看头顶那小小的黑白电视的场景,现在再也见不到了。
1994年,北京-沈阳。
1995年,牡丹江-长汀。
从1997年开始,中国铁路开始了大提速的历程。中国铁路高速化始于1999年开工、2003年建成运营的秦沈客运专线,那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2008年8月1日中国开通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中国走向了快铁—高铁时代。
1999年,北京-乌鲁木齐。随着车厢内音乐的响起,第一节,伸展运动,预备,起~
2001年,北京-上海。是年,笔记本电脑科技刚刚进入GHz时代。笔记本电脑当时在国内十分罕见。
不断提升的速度使列车变成了陆地航班和流动的豪华宾馆。北京至广州8个多小时,不用飞机也可做到朝发夕至。你再看满车厢人都在玩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上网聊天的、打游戏的、看电影的、听音乐的、炒股的、打手机的,玩微信的、化妆的,美容的,车厢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年,北京-哈尔滨。是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
2010年,北京-上海。可以旋转座位方向的设计,方便了亲友们的交流。
高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符号,它代表着国家发展的速度。成为中国的名片。过去是追跑者,现在是领跑者。时代的影像见证了火车上中国人的时代变迁,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铁路飞速发展的巨变。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火车旅程是哪一次呢?
2017年,北京南-上海虹桥(复兴号)。如今,我们已全面迎来了移动支付时代。
-END-
摄影 部分文字资料提供丨王福春
编辑丨Geethan
设计丨Q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