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加班呢,愈发呈现出几种现象:
第一,加班最初的意思,是这一种非常规的、临时的手段,相当于汽车的备胎,只是候选方案而已。
第二,现在的加班开始变味,成了常规的、长期的操作,备胎转了正。
第三,加班变得程序化、仪式化、虚无化,还衍生出了所谓的“加班文化”。很多时候,加班就是做做样子、磨洋工。时间是“加”了,可并没有算到“班”的头上去。
我看有好多网友,特别是搞IT、互联网的朋友抱怨:
一味加班、脑子都木了,根本写不出像样的代码,工作效率反而低下;
总是让员工加班,是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现;
让我加班又不给调休、不给加班费,我就磨洋工、做做样子就好了;
……
其实呢,上边这些情况,老板们八成是心知肚明的。
我再说一遍,老板们是心知肚明的。费饮用水、费电、还有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员工也未必在好好干活,为什么明明看上去是亏本的买卖,老板们还要一再坚持呢?
有句话说得好:你可能会赚到,但老板绝对不会亏。
因为老板要的,根本就不是工作绩效和产出,而是两个字:控制。
确保对手下员工的控制,对于一些老板们来说,比损失的那点儿蝇头小利,更为重要。
控制有许多好处。
其一,把员工困在办公室里,可以进行软性监控,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防止员工单飞、或者跳槽。不给你时间,让你累得跟死狗似的,回到家倒头就睡,还能有别的想法吗?
这一招一定要做一个配套,那就是培养企业文化,再加上管理制度,最好让员工自觉自愿,不用付加班费,否则就得不偿失了。花小钱、办大事,这才是管理的精髓。
其二,你说你只想好好待着、一辈子当码农,没有创业和跳槽的打算?无所谓。加班文化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阻断外部联系。一些职场小白,经常稀里糊涂:明明自己的工作做得还可以,为什么主管还总是鸡蛋里挑骨头?要不就是说任务没完成好、要不就是说态度有问题,而且好像怎么做都不对,这是怎么回事?答案很简单,还是为了控制。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凡是创过业、做过管理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共识:
在所有的部门里,销售部门是最头疼的;在所有的人员里,销售人员是最难管的。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销售是需要经常出去跑的。这一跑,外边的花花世界、各种其他的消息,包括客户的、竞争对手的、其他销售的,统统都知道了。
眼一花,心就散;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你说我工作没做好?单子是我拿下来的,业绩在那里摆着。
你说我态度不好?可咱客户关系做得好,客户就是上帝,上帝都喜欢我,你算老几?
你说待我不薄?咱可是跟同行打听了,他们那里跟我同级别的,挣得是这儿的三倍!”
所以说啊,作为老板,如果能够 阻断员工从外部、也就是社会上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对员工实施单一评价。 因为没有参照物,所以哪怕员工觉得老板的意见不那么对劲,但也拿不出有力的依据来回击,气势上矮人一头、道理上短人一截,往往只能生闷气,大不了上网发个帖子、吐个槽。
俗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
这么好用的管理方法,换做你是老板,你能不动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