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在电影院看了这部国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以后一直想写这个,但是一直没时间写。我今天休息所以我会写一个并写下这个:
《满江红》这个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班主任选择了这个词作为古典朗诵比赛的参赛作品。那时我还很小,在台上很紧张,很害羞,说话的声音很小,一整首豪放不羁的诗篇以优美的文体向我朗诵。后来上高中的时候,我还参加了一个古典朗诵比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读了势头,加了手势。上台前,我询问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岳飞,加深了对诗中字字句义的理解。在那次演出中,我把自己的爱国情怀带进去了,效果很满意!
我和岳飞的歌《满江红》的关系不仅仅是上面说的,虽然因为我姓肖所以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据说晋人的首领有个萧太后。。。从小没想到跟匈奴作战,原来是在跟老祖宗作战。。。虽然,还是喜欢岳飞和他的诗!
话已经说完了,我们就切入正题,简单说说这部电影吧!(好不好看由我说了算,毕竟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只是因为喜欢看电影,看过很多电影。心想事成。)
首先,本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网络吹嘘的“一枪到底”的拍摄方式,而是喜剧演员和重女性角色的运用。
还有,有人说交错戏是主打,我承认,但我真的一个字都没看懂!只能听到锣声,或许有助于影片的节奏……
说起大勇喜剧演员,不好意思说我只知道电影里的两个成名演员,一个是饰演“张大”的沉腾,一个是饰演“吴亦淳”的岳云鹏。
嗯?张艺谋的电影?喜剧演员?喜剧?不不不,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虽然片中确实有不少“搞笑片段”,比如片头的“谁高谁矮”、“回头看信无人看”、“秦桧的传人”等。不得不为他站台说“吴大人的刀”和很多细节的喜剧效果。但是,这正是我认为张艺谋很棒的原因!因为我们都知道,英雄岳飞的冤死其实是历史的悲剧!用喜剧的形式来演绎历史悲剧,国师不愧是国师!全片节奏紧张,一个接一个,看似荒诞的死亡方式,逐渐脱落的背心,掀起的幕布是对英雄的致敬,让人看后哭笑不得。.孙权在张达的背上划了四个“忠义报国”大字,谁能不悲愤?当他在秦桧的假城墙上热情地吟诵着《满江红》的诗时,谁不发出幸福的感叹呢?还有,张大一行人“死”的结局,也是名副其实的……英雄受冤屈死,反派终于得意一时。
所以,喜剧演员不能只演喜剧,因为真正喜剧的核心是悲剧!
再来说说对“女性”角色的强调。这也是我一直喜欢张艺谋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因为他是国师,而是因为他真的抓住了“女人”的财富。从《金陵十三钗》这样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一直是历史场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满江红》这部电影里的女性角色都是低人一等,就像《金陵十三钗》里的秦淮女性角色一样,是战利品,是破碎山河下的流浪汉。但她们始终不忘自己的“家乡情怀”,用自己证明了那句“商女不知亡国之恨,犹唱隔江后院花”是扯淡!不知征地而仇恨者,是汉奸汉奸,是没有骨气之人。为什么一定要给女人贴上这个标签?于是,当重情重义的瑶琴误以为“张大”妥协时,大喊:“你是软骨头!”
而最后,全片实力值最高的“何离”,却带着枷锁死在瑶琴的刀下,可喜可笑!虽然我觉得这是整部影片唯一的一大败笔。理论上讲不通,缺乏感性紧张的快感。当瑶琴提出最后一个要求时,很容易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这一点也在后来的《真假秦桧》中被弥补了。
电影是艺术,艺术需要想象力。至于“真假秦桧”那部分,我倒是觉得张导有洗白“历史罪人”的本事。虽然最后背诵《满江红》的是双秦桧,但大家总觉得秦桧找和平有些麻烦……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有两面,黑白天使”这句话。
但转念一想,或许只是为了丰富人物的性格,塑造鲜明的形象吧?不然雷佳音的演技又会如何展现呢?不得不说Leia的演技真的很炸裂!只是头有点大哈哈哈~
说起易烊千玺饰演的“孙权”这个角色,一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刻,我都觉得他是一个权欲横流的反派。不过好在他心中的“义气”没有丢掉……他是个少将!
不得不说,张艺谋的领导力真是了不起。如何在短时间内打造出让人过目不忘的电影角色?重复动作和过度表现!虽然有点鲁莽,但也算明智,嘻嘻,我喜欢易烊千玺,真不把他当坏人看。
张译饰演的何力也很不错。他的演技一直很出色。长相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他的滤镜还是《狂飙》安心。。。
轮到萧月月了。吴宜淳的人品我只记得他的剑和他的姑姑,哈哈哈~吴宜淳的目标其实和张达他们一样,也是想推翻秦桧,只是出发点很不一样。有很大的不同,张达等普通人是为了大国,吴宜淳是为了小家,因为皇帝怀疑秦桧,所以吴宜淳只是为了立功。
什么是好电影?爱是最基本的元素。告别曲“樱桃红香蕉绿,流光易丢人”道出了张大瑶琴与他人的深情。
还有以樱桃为引子的亲情,串联起爱情和亲情两条线。她因杀害何丽而惨死。唯一的软肋就是女儿桃子。桃子是个小人物,但当她稚嫩的声音念出《满江红》时,其实代表着子孙后代的记忆和希望。
嗯,说不下去了,先到这里吧,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吧!
总之,《满江红》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喜欢看电影的人去吧~
我喜欢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