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这三个村获得省级荣誉,看看有你家吗?

2020-04-11   余杭晨报

  记者9日从区城管局了解到,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日前对2019年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通报,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成效明显,圆满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同时,塘栖镇塘栖村、径山镇前溪村、鸬鸟镇山沟沟村被评为2019 年度浙江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我每天要检查15户人家,大家现在都能把垃圾分得清清楚楚。”每天早上6点,家住塘栖镇塘栖村11组的沈珍珠便会和村里其他志愿者一起,对村民家门前的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检查。自2017年起,塘栖镇建立了每15户1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由镇街城管、团委、妇联、农办联合组织培训,志愿者每日入户检查投放情况、督促整改问题、指导正确投放、评定投放得分,建立分类投放奖惩机制,将积分情况与奖惩挂钩,按积分量可以每月、季、年,到村里兑换洗衣液、保温杯、锅子、床上用品等。目前该村农户垃圾分类参与率100%,分类正确率95%。


  塘栖村只是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各镇街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逐步构建了“党建引领、政府推动、社会助力、全民参与”的余杭新模式。在前端,余杭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整镇推进”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近日,《2020年度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发布,要求到2020年底全省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5%以上。而这一目标余杭早已超前实现,2019年度全区17个涉农镇街180个村均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户源头分类覆盖率达100%。


  在中端,余杭推行“溯源巡检+定点回收”模式,每幢农户自建房设定一个二维码,实现源头可溯,对易腐垃圾专线清运,就地处置。对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每半月定时定点上门回收。


  末端回收利用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环节。余杭采取太阳能堆肥、微生物发酵、微家畜蠕虫反应器技术、商品有机肥处理等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农村垃圾总量,实现垃圾循环资源化综合利用。截至目前,17个涉农镇街已建立易腐垃圾就地处置站点28处,处理能力达312吨/日,资源化处置比例达80%以上。


塘栖镇塘栖村

志愿者上门检查垃圾分类情况

塘栖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5月正式启动,经过不断总结完善,循序渐进,塘栖村7个月内先后通过三次扩面,实现垃圾分类全村覆盖。


径山镇前溪村


自2017年4月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前溪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主协商为抓手,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创新探索,目前全村垃圾分类工作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5%,可腐垃圾和低价值可回收物收集量分别达到3.5吨/周和2.5吨/月。


鸬鸟镇山沟沟村


2018年6月起,鸬鸟镇山沟沟村正式开展垃圾分类宣教工作,并引进杭州农林伏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实行垃圾分类一体化管理,开展分类收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