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密档虎门销烟,道光帝严令禁绝鸦片,真实原因为何令人唏嘘?

2023-10-24     八月未完

原标题:晚清密档虎门销烟,道光帝严令禁绝鸦片,真实原因为何令人唏嘘?

虎门销烟是清王朝在近代历史中首次和西方的一次交锋,虽然在其后的鸦片战争中清军惨败于英军,但是虎门销烟的意义却不容置疑。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道光皇帝之所以会严令禁绝鸦片,背后的真实原因其实非常复杂,而且道光皇帝对鸦片几乎一无所知。

实际上鸦片的流入并非清朝所独有,早在宋朝时期鸦片就已经在中原地区出现,明朝时期在民间就已经有一定的流传。

此外,清朝首次下令禁绝鸦片的也并非是道光皇帝,而是他的父亲嘉庆皇帝,在嘉庆执政期间就曾下令禁止鸦片输入清朝,但效果并不明显。

道光皇帝继位之后也曾重申嘉庆生前的禁令,只不过第一次禁绝鸦片道光皇帝只是认为,鸦片之物害人不浅与他“以德治国”的理念不符。

因而道光皇帝的第一道禁令效果也十分有限,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之所以会发生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则是因为道光皇帝的第二道和第三道禁令。

道光皇帝继位之后,虽然一直宣扬仁政,但不久就爆发了张格尔叛乱,这场叛乱规模浩大,其实也是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叛乱”的后续。

虽然清军最终平定了张格尔叛乱,但是光是军费一项就花费了一千余万两白银,大清国库内最后一点存银也彻底耗光。

为了筹措银两,道光皇帝可谓煞费苦心,下令宫内宫外一应事务全部从简,紫禁城一年的所有花销加在一起甚至都不高于二十万两白银。

道光的厉行节俭阻挡了很多人的财路,于是众人为了牟利便开始欺上瞒下,道光皇帝也彻底沦为朝臣心中的笑柄。

当时内务府为了中饱私囊,大幅度的提高了各种花销的款项,道光皇帝给衣服打一块补丁需要数两白银,向吃一碗几文钱的面汤片甚至要一千五百两银子。

如此一来清朝的国库不仅没有日渐充盈,反而变得越来越窘迫,而道光皇帝便注意到了鸦片的另一大危害,那便是每年巨额的白银流失。

使用白银的历史虽然在中原地区源远流长,但是中华地区其实并没有大型银矿,白银真正的推广是在明朝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之后。

清朝时期,西洋商人对铜钱并不认可,因此双方交易的主要货币便是白银,而光鸦片流入一项西洋商人便可以从清朝赚走数百万两白银。

在道光皇帝以及相当一部分清朝权贵的认知之中,鸦片其实是洋人土地中的泥土加工而成,因此用“泥土”换走白银令道光皇帝十分恼怒。

于是道光皇帝下令了第二道禁烟令,要求各地官员务必兢兢业业地保住手中的白银,而且这一次的禁烟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就连各地县令都接到了专门的命令。

然而第二道禁烟令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各级官员阳奉阴违,一面虚报功绩请求封赏,一面对西洋商人视若无睹,更有甚者还同流合污。

起初道光皇帝还为各地上表的“捷报”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已经成功的禁绝了鸦片,但是谎言仅仅维持了三年就被无情戳破。

在三年之内,清朝的鸦片泛滥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道光初年每年流入的鸦片约有万余箱,而第二道禁烟令执行仨年后却激增到了两万余箱。

在御史上表的奏折中,道光皇帝发现每年光是鸦片的输入就需要付出一千余万两白银,这令一直为省钱而节衣缩食的道光彻底爆发。

很快道光皇帝下达了第三道禁烟令,而这一次力度可谓空前绝后,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两名王爷被革除爵位,其中还有一名地位极高的铁帽子王。

随后道光皇帝亲自点将,要求一向倡导“实学”的林则徐到广州执行禁烟令,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也因此拉开了序幕。

参考资料:《清实录》、《清史稿》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dd40d157d716c90c9d3128a18ded2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