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故地西伯利亚为什么会成为俄国的囊中之物

2023-05-08   奇趣谈史

原标题:鲜卑故地西伯利亚为什么会成为俄国的囊中之物

文/寂寞的红酒

西伯利亚,位于亚洲北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辽阔的一块未大规模开垦的处女地。历史上,西伯利亚一直是我国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向来是中国的势力范围。据说西伯利亚名字的来源就是鲜卑(锡伯)利亚的音译。在沙俄占领西伯利亚以前,俄国人把当地的游牧民族统称为鲜卑(锡伯)人,所以西伯利亚有鲜卑故地的说法。不过这片曾属于中国的辽阔土地最终却落入了俄国人之手,而并非老东家中国。那么为什么西伯利亚会落入俄国人之手?

其实只能说俄国人赶上了一个比中国更好的机遇,因为俄国比中国更早进入了工业革命。西伯利亚纬度较高,虽然面积辽阔,但非常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尤其是当地的酷寒,让人们简直无法忍受。即使是现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让我们都非常头疼,不要说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在古代,西伯利亚是名副其实的苦寒之地,根本没人愿意要,连游牧民族都不愿意去,当地只有极少的比较原始渔猎和游牧部落出没。对于长期生活在温暖南方富庶之地的中国人而言,西伯利亚没有一点价值,既不产粮食又不能收税,驻兵保护还要耗费国力,仅仅吃粮食就是个大问题,运一斤粮食过去路上得吃一百斤,即使中原王朝有钱也吃不消。所以在古代,中原王朝对西伯利亚根本不感兴趣,可以说白给都不要,所以中国从未对西伯利亚进行直接管辖。直到清朝时期,中原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也仅仅到蒙古高原和黑龙江流域,西伯利亚的游牧部落只是藩属。当地也没有多少部落,即使臣服最多也是进贡一些毛皮和蜂蜜而已。

当然,在古代,俄国人和中国并没有太大不同,西伯利亚对于俄国人而言同样是难以征服。虽然俄国人更耐寒,也更富有侵略性,但俄国人也同样没有能力征服西伯利亚。直到16到17世纪,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因为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俄国的实力直线提升,具备了对外扩张和适应西伯利亚生存环境的条件。火枪、火炮、算术、药品、医疗条件、地理知识等为俄国人的扩张提供了基础。在利益的驱动下,破产农民、哥萨克、小商人等为主的俄国流民开始大肆向西伯利亚推进,去抢夺和贩运皮毛以获取暴利。因为欧洲人特别是东欧和北欧人对皮毛有着异常的狂热。这种逐利行为无形的推动了俄国的殖民扩张,这种扩张在几乎是无人区的西伯利亚速度快的惊人。直到俄国流民在东方和中国人发生冲突,俄国沙皇才知道自己的臣民已经占领了那么多领土。

俄国之所以能占领那么多土地,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当时俄国人的生产力能够为俄国人在高纬度地区生活提供生存保障了,能够为俄国人扩张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要是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东方,那里早生活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了,西伯利亚也早已经纳入中国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