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追光】中共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24-10-03   博物馆世界

回 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前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过程

会议开始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应出席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共2325人,实到2309人。

(图为十八大会场)

本次会议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图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同志在主席台上)

本次会议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图为十八大参会代表)

大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坚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八大听取和审议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王岐山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图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

2012年11月15日,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素材来源新华网、央视网、人民政府网

END

编辑 | 王菁

审核 |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