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4日下午,河南省焦作市的一处小区内,居民们突然听到了一个女孩的尖叫声,意识到可能出事,纷纷去看什么情况。
只见一个年轻女孩哭着喊“就救我妈妈,就救我妈妈”,而她口中的妈妈仰卧床上嘴角流着血,已经没了动静,像中毒一样,见状邻居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女孩他们认识,叫吕慧(化名),十八九岁,跟着母亲生活,她母亲张某为人活跃,性情开朗,和街坊邻里都很熟悉,张某应该不会自杀也不至于跟谁结仇引来他杀,究竟怎么回事?
张某经送医抢救无效身亡,死因是鼠药中毒,警方的调查结果让亲友和邻居都大吃一惊,真凶竟然就是案发现场抱着张某痛哭的女儿,吕慧。吕慧在母亲的食物下了药,致张某中毒而亡,可身为女儿,怎么想到了弑母呢?
风流女子惨死家中,女儿落网后,交代了她混乱的情感关系,称母亲一年要往家里带5个男人,她觉得这样子非常对不住父亲,但这并非女儿下狠手的唯一缘由,悲剧背后有更多值得深思之处。
吕慧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对女儿比较呵护,因为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吕慧也受到爷爷奶奶的疼宠,可谓是全家的宝贝,小时候的吕慧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家庭温暖,可好日子不长。
父亲才30岁就因为工作需要陪客户喝酒喝过头,酒精中毒送进医院,一度病危,作为妻子的张某不想放弃救丈夫的希望,带着他去上海治病,治了许久才好转回家,问题随之而来。
由于治病耽误业绩,吕慧父亲此后工作一直很不如意,他开始借酒浇愁不上进,夫妻频繁爆发争吵,张某看不惯丈夫这副颓丧的模样,吵着吵着感情散了,索性离了婚,她要了孩子抚养权,独自带着小吕慧生活,张某好强,一定要让前夫家的人看看,她一人也能将女儿养得好。
因此,张某不许前夫来看孩子,不许女儿私下联系父亲,这当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吕慧的父亲离婚后还是享有探望权。吕慧7岁那年,他想给女儿送一扇排骨补身,被前妻拒绝,无奈只好送到了女儿的学校,对父母矛盾还没那么深体悟的吕慧,将排骨带回了家。
这激怒了张某,她将所有的排骨煮熟,强迫女儿全吃下去,吃不完馊了就热一热继续让孩子吃,这导致吕慧对吃肉产生了严重的阴影,也从此不敢再和父亲私下联系,她只能盼着父母快些和好,因为母亲离婚时说过,只要父亲2年内能戒酒有好表现,就可以复婚。
一切并不如她所盼。先是33岁的母亲离婚才半年就新找了男友,再是父亲还不到40岁就去世,吕慧只觉得自己心中的家,少了一半。而更可怕的事还在后面,因为母亲的强势,她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坎坷。
张某第一次离婚后,又两度结婚,两度离婚,她习惯感情和工作遇到不如意就往女儿身上发泄:骂她没用,动手打人,曾经将吕慧的头打破,吕慧再怎么努力考好成绩也无法得到母亲夸赞,相反张某会强迫她学不喜欢的体育,吕慧反抗就是一顿打。
畏惧于母亲的权威,吕慧一次次顺从,她因此无比渴望小时候那个温暖的家,看着母亲再离婚,因为情感不确定,一年能带5个男人到家里来,吕慧更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家,私心里她认为母亲这样对不住去世的爸爸,但这并非母女最大的矛盾。
转眼吕慧上高中,高三那年,她认识了一个和父亲感觉很像的男孩小陈,两人很快确立恋爱关系,这遭到了张某的强烈反对,她大骂女儿,别家女孩找对象都知道找条件好的,这个小陈家境那么差,你图他什么?
紧接着就是一如既往数落谩骂女儿没用,可这次已经长大的吕慧不再逆来顺受,决心反抗。
受不了母亲的辱骂和暴力,以及她到小陈家去闹,吕慧将家里的几百片药都吃了下去意图自杀,被张某发现,及时送医抢救过来,女儿住院期间,她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是女儿的男友有意挑唆,天天去小陈家里要求赔偿10万块钱,吕慧十分痛苦。
这时,关系好的同学来看望吕慧,无意间说起自己的家事。同学告诉吕慧,她和母亲和爷爷奶奶原先也是矛盾重重,爷爷奶奶一气之下服了老鼠药,幸好假药泛滥,救了过来,这事让母亲很触动,对老人孝顺多了,关系变好不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吕慧听完忽然想到个解决家庭矛盾的主意,她也买了鼠药,加了点到母亲的饮食里面,因为母亲患丙肝,碗筷是单独使用的,吕慧下药有条件,第一次尝试,张某便无力、眩晕、呕吐,吕慧陪母亲去看病,诊所医生不知是中毒,误以为是生病,开了药。
那之后一星期,张某躺在床上让女儿照顾着,没法去和那些相好的男人约会,没空去陈家理论,更没劲数落吕慧,母女俩甚至能坐下来好好说一说话,吕慧对这种情况很满意,因此母亲病愈,又故态复萌频繁约会男子、去小陈家闹事,对女儿谩骂羞辱,吕慧冲动再次下毒。
这次,张某因为中毒太深没能抢救过来,吕慧则因为涉嫌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刑拘、逮捕并起诉。《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吕慧作为一个成年人,应当知道在母亲的饮食中投放鼠药可能会导致死亡结果出现,却依然这样做了,主观上有故意杀人的心态,客观上实施了足以致死的杀人手段,不过本案特殊之处在于,被害人与被告之间系母女关系,长期积累的家庭矛盾,家暴的存在成为本案诱因。
司法实践中,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十分慎重,与社会上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此类案件,会有所区别,被告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或者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最终法院以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吕慧无期徒刑。
一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变得支离破碎。父亲早亡,母亲死在女儿手中,而本对家庭温暖十分渴望的孩子因为父母失职走上歧途,在狱中忏悔罪过。父母对家不负责的态度,粗暴教育方式都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天敌”,为人父母不可不慎重,这样的悲剧,不应当再发生了。
(《2006年,河南一风流女子惨死在家中床上,女儿:她有5个男人》一文图片均来自网络,配合叙事。尊重原创,请勿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