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奶,奶瓣,原样奶,水样奶,豆腐渣奶,家长再也不用愁了

2020-03-07     和喜母婴护理

  吐奶是许多家长们关心和揪心的问题,为什么会吐奶?为什么吐的奶有些是奶块,有些像豆腐渣?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让家长们头疼不已,本文就此分析了不同的吐奶情况,并逐一分析给予建议,一起来了解吧~

  1、原样奶液

  由于婴幼儿胃呈水平状态,加上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全、胃容量小等特点,很容易会造成刚喝进去的奶吐出来。比如刚喝完奶就躺下、剧烈运动、喂奶过急、吮吸时吸入过多空气等,都很容易造成奶液从胃中反流到食道、口腔,也就是溢奶或者漾奶。

  一般这种情况发生比较快,喝进去的奶液还没怎么消化,所以吐出来的奶液还是原来的样子。通常也不会引起其他不适症状,也不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家长们在喂哺时注意适量,同时要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喂奶后还可以给宝宝拍嗝,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吐奶。

  2、水样奶

  在添加辅食阶段的宝宝,由于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无法很好的适应,一旦喂养不当,或者出现冷热失调、感染等情况,就容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病。不但吐出的奶浓稠、有酸臭味,而且喝的水也会吐出来。

  护理:应适当控制饮食,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喂宝宝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使消化道得到一定休息。注意宝宝保暖,以免冷热失调引起肠胃不适。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的,那么妈妈就要注意饮食不要过于肥腻,应以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果出现吐奶次数较多、宝宝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等情况,要去医院查看是否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3、豆腐渣样

  宝宝喝的奶在胃酸的作用下凝结,凝结以后便会成块,有时宝宝吃的多消化不良或吃得比较急,呛咳、呕吐后吐出来的东西便很像豆腐渣。根据食物在胃内的消化程度,这种情况属于半消化奶。

  发生吐奶后,家长要观察下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和尿量是否正常,如果精神状态好、尿量没有减少,也没有腹泻、发热等情况,一般问题不大。注意一下喂养量以及喂养方法,不要让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同时给宝宝捏脊或者腹部按摩。如果宝宝吐奶次数比较多,精神状态不佳、尿量少,应及时就医。

  4、有奶块(奶瓣)

  新生儿吐奶块是属于一种贲门松弛症的表现。贲门发生松弛,就会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形成刺激而引起吐奶块。

  新生儿胃容量很小,如果喂奶过于频繁,容易引起胃部饱胀而产生吐奶。上一餐的奶液进入胃内后会与胃酸进行反应,奶类中丰富的蛋白质在胃酸环境中变性,形成絮状沉淀。这些絮状沉淀随着奶液一起吐出,就是常说的吐奶块(奶瓣)。而消化不良时,随着便便一起排出时,就会拉出奶瓣。

  解决宝宝吐奶瓣的办法在于减少或缓解宝宝吐奶的情况。建议:

  不要一次给宝宝喂太饱,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

  不要让宝宝吃太快太急,奶嘴上的孔不要太大(这样会让奶液流出很快),也不要太小(这样宝宝吃奶会费劲,吞入更多的空气);

  喂奶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最好让宝宝竖立20-30分钟,躺下时则应将宝宝上半身垫高一些,最好是右侧卧;

  喂奶后可以给宝宝拍嗝(如下图);

  喂奶后不要剧烈运动、挤压宝宝腹部、摇晃宝宝。

  大部分宝宝吐奶都是生理性的,只要宝宝精神好,呕吐后还继续吃奶,体重增长良好,那么家长不必紧张。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消化道发育的完善和辅食的添加、食物变稠变厚等原因,吐奶现象会逐渐减少。

  如果出现吐奶持续时间长、吐奶量大、宝宝表现痛苦、伴有腹泻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5、有黄绿色胆汁、酸臭味

  宝宝在吐奶时若吐出绿色的胆汁,有些还会有部分胃酸,形成酸臭味,说明呕吐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此时宝宝表现得很难受,并且没有停止呕吐的趋势,应立即把宝宝送到医院诊治。


总结:

  由于婴幼儿的胃部结构特点,以及不正确的喂养方式等原因,婴幼儿易发生生理性吐奶。对于生理性的吐奶,平时要加强对宝宝的护理。随着宝宝会坐之后,大多都有好转,少数严重者会持续到开始学步或者断奶后,有些还可能持续到1周岁以后。

  虽然大部分吐奶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吐奶,适量喂养、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拍嗝等方式都可以预防和缓解吐奶症状。但是有些情况仍然预示着危险,很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疾病或者胃肠道感染等原因导致,家长们要格外当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Mues3ABjYh_GJGVS_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