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母孩子必须怕一个,中国式的“双重教育”,正在毁了下一代

2020-08-15   育儿小彤

原标题:父与母孩子必须怕一个,中国式的“双重教育”,正在毁了下一代

现代的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就是“红脸”和“白脸”这两个角色,父母像是戏台子上的演员,每天给孩子唱着双簧,虽不精彩,却还乐此不疲,却不知到底多坑孩子。

案例:

朋友西西家就一个孩子,平时也是要什么给什么,但西西对他的要求也是有限度的,朋友说最近孩子总是偷偷的跟老公说:“我现在不喜欢妈妈,因为她太坏了。“搞得西西又生气又委屈,了解原委之后才知道是这样的。

昨天他们带孩子去逛街,本来是给孩子买了一个奥特曼,但是逛着逛着又看到了钢铁侠,又要买这个,朋友拒绝了孩子,并告诉孩子一次买一个玩具就够了,下次再来买,没想到孩子当场就座着地上哭了起来,西西还是态度坚决,想等他哭好了再走。

结果老公一看孩子哭了,立马抱起来哄:“儿子不哭,没事爸爸给你买”,当着西西的面就去把钱付了,还说玩具嘛多买几个可以多玩几天。

西西回家之后非常的生气,还跟老公争吵了几句,晚上睡觉孩子就跟爸爸说不喜欢妈妈。

在家庭生活中,不少这样的事情发生,爸爸妈妈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妈妈会觉得哭不能成为骄纵孩子的工具,爸爸却觉得没有必要让孩子哭,顺着他就行了。

这样的红白脸组合几乎是家庭里面的最佳组合,就连我自己小时候爸妈也都是这样的,一个哄一个骂,虽然说这样有一定的好处,但坏处也特别的多。

为什么这样的“红白脸”普遍存在

1. 父母想要平衡家庭教育

我们都知道,单纯的严厉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胆小就是叛逆。所以才有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出现,大多数的家长会觉得这样的方式更加的平衡,不会太过于严厉,也不会太过于放纵,孩子也不会受伤。

至少孩子知道怕人,家里面有一个人能够震慑住他,也就能听话懂事了。

2. 父母性格使然

其实有的家庭也不是自己想要变成这种状态的,只是因为爸爸妈妈两人中有一方的性格是温柔的,不习惯争吵和严厉,对待孩子通常是顺从,认为孩子大于天,对孩子就积极的宠溺,充当着家庭的“白脸”角色。

但这种其实在教育之中就是一种双标化,

一方想要掌控,想要通过自己的威严管控孩子,另一方又对孩子表现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一种食物链的效果

。虽然这是爱孩子想要他们好才这样做,但是这样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这种双标教育带来的影响

1. 孩子的不知所措

有时候家庭会因为父母双方的教育不同,从而引发争吵,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怎么办,经常吵架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们不知道该听谁的,是爸爸的还是妈妈的呢,怎么做才是好的呢,他们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

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变成那种遇事就很纠结,不果断,拖拉的性格。

2. 与父母其中一方产生隔阂

这种双标的教育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种形态下,孩子就会对“红脸”的那一方产生厌恶,会把父母进行对比,在他们的年纪里,谁他们温柔言语,谁就是最好的,他们不知道即使严厉也是一种爱。

就像案例里面西西家的孩子跟爸爸说不喜欢妈妈,因为妈妈很坏。这种情况多有发生,可能从小就一直与那一方存在隔阂。

如何正确教育呢?必须保持统一战线

拿破仑说过: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将军带领一支军队,也不要两个天才同时领导一支军队。

原则一致,统一战线

其实我们一直以为在那种双标教育下收获很大,却不知如果有一方在教育孩子,另外一方一直在旁边劝和,阻挠,这才是最没有用的,你以为孩子怕你,其实他心里可清楚了:没关系,会有人帮我。

“一根筷子一下就掰断了,那么一双筷子就很难掰断”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成员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其实不要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试着改变一下教育时的态度,以朋友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耐心地跟他讲是非对错,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叛逆,只有不善教育的父母。

给家长:教育的最终是平等的,红白脸的双标式教育从来不是最好的,平等和尊重下的教育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