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她第一次坐飞机!老伴对她说:今后我们就是合法夫妻了……

2019-08-19     浙江公安

“父母给了我生命,但是我没有身份,是海宁公安给我找回了身份!”54岁的李龙英,拿着属于自己的第一张居民身份证,心情无比激动。

“小奇快跑”暖心服务队贵州行视频

这事成了龙英阿姨挥之不去的困扰

54年前,李龙英出生在贵州省纳雍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幼年时起,家里一直没有给她上过户口,虽然这种现象对当时的贵州偏远地区来说并不在少数,但却给困扰了李龙英整整54年的身份问题,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在1993年,李龙英来到了嘉兴海宁许村,认识了自己现任丈夫施大伯。施大伯比李龙英大9岁,两人一见如故,也就在这一年中,施大伯和李龙英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26年过去了,村里的人大多知道施大伯娶了个精明能干的媳妇,夫妻两育有一儿一女,邻里关系融洽,生活很美满幸福。但只有熟悉他们的人才知道,这个李龙英其实是一直是“黑户”,没有身份证和户口簿,因此一直没能和施大伯办理结婚登记。

发自肺腑的求助:“帮我找回身份!”

2019年3月16日,施大伯陪着李龙英来到许村派出所户籍窗口。简单的自我介绍过后,李龙英向接待她的民警道出了埋藏在心底54年之久的那句渴望:“我想找回我的身份。”

54年来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能想象得到这是怎么的生活吗?就像照不到阳光的“黑人”,没有社会保障、不能办理婚姻登记、无法正常出行。

通过进一步交谈,民警了解到:1993年,28岁的李龙英与人乘火车结伴离开贵州老家,来到了远在1800多公里外的浙江海宁。李龙英的父母都没文化,父亲又过世的早,所以她离开贵州老家的时候还没有户口,起初也并不为此感到什么不便。

但是时过境迁,而今最令李龙英无奈和焦急的是:“现在年纪大了,买不了保险,也不能去上班,来许村这二十多年来都是在家里织布干杂活,从来没有出去过,请你们派出所帮帮我们!”两人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为54年来无户口的李龙英落户。

接到李龙英的求助后,许村派出所十分重视,立即指派社区民警段成多次前往李龙英所在许村镇荡湾村了解情况,发现情况与李龙英自述的大致相符。

寻找自我的道路上,绝望中发现希望

要为李龙英办理落户,首先就要核实身份。民警根据李龙英提供的自己的姓名和籍贯信息,经过全国人口系统里查询,总共找到1200多名叫李龙英的贵州籍女子。但是经过逐一比对核查,均未发现符合情况人员。

随后,民警采集了李龙英的相片,尝试了人脸比对查询,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一时间,调查陷入了僵局。李龙英得知查询毫无进展后,也一度感到绝望。

解开僵局最好的方案就是查找新的线索,找到新的突破口。为了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民警多次通过与李龙英聊天的方式,多方面引导她想起对老家的点滴回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5月初的时候,李龙英回忆起:自己的老家在贵州纳雍县水东乡,家里有个妹妹小名叫“幺妹”或“小萍”,去世的父亲叫李随方。民警立即联系了纳雍县水东乡的三个派出所,根据这些线索逐个核对询问。得到的反馈只有一个:“没有对得上号的户籍信息”

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民警们一愁莫展之际,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了。接贵州警方反馈:家住贵州水东乡独山村的李某妹,家庭情况与李龙英描述的很相似,极有可能就是李龙英的亲妹妹。

“小奇快跑”再次出征,龙英阿姨终于拿到了身份证

许村派出所结合前期调查、网上研判和市局政策支持,决定着手从李有妹原户籍地贵州省纳雍县水东乡开始倒查,并制定了《海宁市公安局许村派出所关于解决荡湾村无户口人员李龙英登记户口问题的实施方案》,计划由民警陈小奇带领2名“小奇快跑”暖心服务队成员,带着李龙英和施大伯一同出发,前往贵州省纳雍县公安局水东乡派出所。

出发日期定在了8月6日,启程当日,李龙英和老伴施大伯心情有些忐忑,前面的路怎样,一切都是未知数。

因李龙英没有身份证,无法正常预定购买火车票,所以民警陈小奇与杭州高铁站工作人员沟通后,才成功帮李龙英买到了前往贵阳的火车票。

8月6日下午15点07分,李龙英跟着“小奇快跑”暖心服务队顺利乘上了前往贵阳北站的高铁。一路上李龙英一直望着窗外的风景,进入贵州境内时,她不停地念叨着:“当年就是这样的大山……”

海宁到贵州纳雍 1800多公里路

火车抵达了贵阳北站时,已经接近凌晨。经过一夜休整,8月7日上午,大家从贵阳北站出发,踏上了为李龙英寻找家的征程。

纳雍县水东乡派出所位于离贵阳市区有190公里外的深山里,有一半以上的路都是爬山路,而且路况十分复杂,不少区域存在山体滚坡和路面断裂的危险。“小奇快跑”暖心服务队一行人所乘坐的车子就是在这样险峻的道路上,开了将近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水东乡派出所。

当地派出所卢所长热情地接待了“小奇快跑”暖心服务队。在民警陈小奇向卢所长讲明情况后,卢所长积极配合支持李龙英身份信息的查找工作。

可能是踏上了久违的家乡的土地,李龙英在与家乡警方的交流中,那些遗忘的家乡话竟然渐渐变得熟练起来。正在李龙英沉浸在回到故乡的喜悦中时,大家听一个不好的消息:原本最有可能与李龙英有亲属关系的李某妹暂时联系不上了。 但是,当地派出所的民警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从厚厚的原始档案中寻找有关李龙英的户籍信息。

很快,民警发现了一条新的重要线索,这条线索也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激情:水东乡独山村的村民李杰,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李龙英现存的亲人,而最好的核实办法,就是赶到独山村当面核实。

为了尽快核实情况,纳雍县水东乡派出所开辟“绿色通道”,将李龙英的户口问题列为“疑难户口”,为其特事特办。在卢所长的带领下,“小奇快跑”暖心服务队又开了1个小时的盘山路,前往水东乡独山村村委会收集相关材料。

随后,村书记又安排李龙英与李杰见了面。两人越聊,发现吻合的内容越多,“原来你是我的侄儿啊!”确认身份后李龙英拉着李杰的手不肯松开。李杰也十分开心,他对李龙英和施大伯说:“家里亲人都去的早,我们是老李家唯一的亲人了!”

这下好了,终于能够确定你的身份了!”民警陈小奇高兴的说。“现在我们还需要给村委负责人和相关当事人都做下调查笔录,虽然需要询问的人和要做的笔录不少,但是我们不怕,因为这些完成后,就可以下山去给李龙英落户了。”水东乡派出所卢所长也笑呵呵的告诉大家接下去的流程。一时间气氛十分融洽。

已经多年没有见到姑母李龙英了,李杰激动异常,他将众人带到自己家中,盛情挽留大家一起吃晚饭。

简单的晚饭过后,“小奇快跑”暖心服务队再次回到了水东乡派出所。回来的路上,民警陈小奇心里一直记挂着为李龙英落户的事情,通过沟通,在水东乡派出所民警的支持下,当天晚上19时30分许,李龙英的补落户的手续完成,她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户口本,再也不是“黑户”了。站在一旁的老伴施大伯也忍不住拿起她的户口本仔细端详起来。

但由于贵州二代身份证办理手续与浙江不一样,需要在当天晚上19时前领取二代证办理凭证才能受理,而此时早已过了受理时间,只能等第二天早上上班以后,才能受理。

只有等最后一步完成,我心里的大石头才能落地呀!”为了最方便、最快捷的帮李龙英完成二代身份证办理,陈小奇提出就在当地住一晚吧,大家纷纷响应陈小奇的建议,于是大家不顾山中艰苦的环境,住在了离东乡派出所不远的一家“小旅店”中。

人生中第一张身份证,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

8月7日上午9时,李龙英顺利的采集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张二代身份证人像。并在半小时后拿到了临时身份证。

看着李龙英和老伴施大伯因为解开多年心结而露出的笑容,“小奇快跑”暖心服务队的成员们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当天下午17时许,李龙英拿着人生中第一张身份证通过了机场安检,体验了人生第一次空中旅程。在飞机上,李龙英和老伴施大伯还兴奋地告诉陈小奇,回海宁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领结婚证,“今后,我们就是合法夫妻了!到时候还要和儿子、女儿一起好好庆祝一下!

至此,“黑户”54年的李龙英,终于圆了“落户梦”。

“小奇快跑”

海宁市公安局许村派出所创新推出“小奇快跑”暖心服务团队,这支由许村派出所民警、辅警、许村镇公共服务中心大厅主任、村(社区)书记等32人组成的团队,积极开展疑难纠纷调解和户籍业务、困难帮扶等业务。自团队成立以来,已经解决疑难复杂问题59个,其中重户问题16个,疑难户口迁移问题7个,其他问题35个陈小奇同志作为一名党龄32年的老党员,在这个团队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增光添彩。

工作中的陈小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HpOrWwBvvf6VcSZAq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