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下塞湖
8月27日,记者跟随沅江市环保协会会长李剑志巡河,乘船来到赤磊洪道漉湖段,远远看到洲滩都披上了绿装,洲上绿草茵茵,芦苇飘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仿佛一片广袤的水上草原。
环保志愿者走向湖洲深处
船刚靠近洲滩,忽有鱼儿跃出水面,白色的鳞片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刚想拿出手机拍照,鱼儿却已不见影踪。李剑志笑了笑,叮嘱我们小心登岸,更美的还在后头呢。
踏上湖洲,因湖水退去不久,草上带着泥,洲土有点软,踩上去绵绵的。李剑志在前面带路,大家穿行在芦苇丛中,向湖洲深处走去。
惊起一滩鸥鹭(李剑志摄)
“扑棱棱”,一大群白色水鸟被我们的到来惊到,从芦苇丛中腾空飞起。此时,视线豁然开朗,眼前的一大片浅水滩清澈见底,河对岸的芦苇挺拔茂密,绿意盎然,水鸟在空中盘旋,一幅自然的湿地生态美景令人沉醉。
然而,一年多之前,这里的湿地生态岌岌可危。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发展湖洲经济,沅江市漉湖芦苇场下塞湖湖洲上开始修建矮围,并发包给当地私营企业主开发经营。违法围堤成湖,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生态安全。
去年6月3日至15日,仅用12天,我省将下塞湖18692.6米矮围、3座节制闸全面拆除,拆掉了浩浩洞庭的一颗“毒瘤”。
“一年多了,湿地修复的效果很明显。”同行的南洞庭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资源保护股副股长王龙向记者介绍,去年下塞湖矮围清拆后,沅江市委、市政府邀请专家制定了下塞湖的生态修复方案,投入近200万元,采取以自然为主、人工辅助促进修复模式,对1115公顷湿地面积开展生态修复,在裸露滩地上种植湿地原生植被川三蕊柳、南荻、苔草、虉草等。同时,严厉打击周边水域电捕鱼、迷魂阵等非法捕捞行为,禁止牛羊放牧和人类生产经营活动,促进水生物的修养生息。
人称“洞庭护鸟第一人”的李剑志,在一旁认真记录观测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他告诉大家,现在是洞庭湖退水季节,小河旁边形成了一大片浅水滩,水中小鱼、小虾丰富,是水鸟的天然食场。今天目测这里集聚了白鹭、牛背鹭、池鹭、苍鹭、须浮鸥、灰头麦鸡等10多个种类的200多只水鸟,比前一周记录的又增多了。
作 者 | 廖 文 编 辑 | 曾 娜
·END·
沅 江 发 布
沅江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微信
微信号:zgyjfb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FbX92wBJleJMoPMEU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