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话题。
在网络上,总是能够看到很多关于校园霸凌的新闻,那些霸凌者拍摄的视频,更是触目惊心。
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才会教育出那样让人憎恨的孩子,她们的内心阴暗到了何种地步,才会对其他孩子下得去手。
我们一直在呼吁,不要霸凌。
正如《少你的你》中,黄觉说的那句台词,“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
他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孩子被很多孩子打死了,最后警察问那些孩子时,他们的回答是“根本不知道那样能打死人”。
在少年的心中,他们对死亡的概念是不成熟的。他们没有成年人那样敬重生命。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对一个人产生多大的伤害。
哪些行为属于霸凌,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
很多被霸凌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受到阴影的困扰。但霸凌者,或许早已忘记自己的恶行。
为什么一个孩子会霸凌其他孩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法律法规的不完备,都是主要原因。
为什么霸凌者是魏莱?
在《少年的你》中,魏莱之所以成为霸凌的一个。是因为她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大问题,虽然导演对此没有专门的介绍,但是在陈念报警后,魏莱的母亲去见了警官。
她的母亲和警察的对话,充分体现了她的素质,以及对魏莱的教育,钱比生命,道德更重要。这也是魏莱之所以无视胡小蝶自杀的原因。
魏莱的父亲,对女儿的处理方式是半年不说话,这种冷暴力处理的家庭教育,更是问题很大。
正因为原生家庭的教育误区,滋生了魏莱这样一个,学习成绩优异,但人品差的霸凌者。
胡小蝶为什么是受霸凌的那个?
因为她是懦弱的。面对霸凌,她选择的是隐忍。椅子上被泼了墨,她也默不作声地坐下去。被围在厕所里,她也任凭挨打。
她无比压抑的活着,最终没能走出去。
她没有跟老师说,也没有跟父母说。从魏莱和陈念的对话中,可以侧面推测出胡小蝶的父母。他们平时缺乏对女儿的关心,缺少沟通。
在女儿自杀之后,才跑到学校大闹,讹了学校一大笔钱。这样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胡小蝶也做错了选择。当第一次霸凌出现在自己身上时,她就应该反抗。并且及时告诉老师,告诉父母。但是她没有。她找陈念帮忙,奈何陈念也是软弱的。
缺少爱,是胡小蝶真正自杀的原因。
陈念是为什么是悲剧的那一个?
为什么在胡小蝶之后,陈念是霸凌者的选择?
是因为陈念是唯一一个给胡小蝶盖上衣服的人吗?
并不是。
是因为陈念是一个内向的人。
有人会问,内向的人就该被欺负吗?内向的人有错吗?内向的人没错,但错在霸凌者身上,她们就是会选择软柿子捏。
陈念是一个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没有出现过,母亲常年不在家,还欠了很多外债,导致要债的人总是来砸门。
没有亲戚朋友帮忙,连母亲也不在身边,这导致陈念成了一座孤岛,把自己封闭起来,期待着可以通过高考,逃离这个城市。
她认为,在学校不需要交朋友,因此也拒绝了胡小蝶的帮助。对于一个只知道学习的好学生来说,似乎没什么不对。
但是,当她遭到霸凌的时候,观众或许才会感知到,没有朋友,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在教室,她的凳子上被洒了墨水,没有人帮她;
在教室,她母亲骗人的信息被发现,所有人都在嘲笑她,没有人来安慰;
在体育课,她被排球打,没有人帮忙;她被推下楼梯,如此严重的情况,居然没有人去搀扶和关心。
这几点,无疑都证明了,她的人际关系,差到了极致。如果每一次霸凌的出现,都会有同学出面阻止或者关心她,她未必会一直饱受霸凌。
正是因为自己的处事方式,让她不自觉地成为班级和学校里,一个孤岛的存在。所以当霸凌来袭,旁边的人都成了围观者。
她有一个对她不错的男同学,但是他也足够软弱,无法保护她。于是,才有了小北。但是,小北同样是一个问题青年,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她。如果那个男同学勇敢一些,早一点制止魏莱,事情或许会不同。
陈念的悲剧,能够避免吗?
或许能,或许不能,但是她应该做更多的尝试。当她得知魏莱也要报名北大的时候,她的世界崩塌了。考北大就是要逃离魏莱,逃离这里,可是魏莱却跟着她,于是她愤怒,将对方推下去。
这是对霸凌者的一种极端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在被霸凌者欺负的无法忍受时,很多被欺凌者会选择报复,这种报复是失控的。
在观众看来,或许很解气,霸凌者似乎都该死。但是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失控的报复,要承担的责任,无法想象。
就像陈念,即便考了632分,但她的北大梦破碎了,还要在监狱服刑4年。自己的人生毁掉了,另一个人的人生也结束了。
这样的结局,不是陈念们该有的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