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老人家,活了整整103岁,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才得知自己年轻时竟然是一名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
这个人就是姚子健,一个隐秘得连自己都不清楚身份的红色特工。
姚子健出生于江苏宜兴,1929年,14岁的他考入上海的一所中学。那个年代,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爱国情绪高涨,姚子健也在其中。
然而,由于多次参加游行活动,学校被迫解散,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虽然这份工作看似平稳,但姚子健的内心始终燃烧着爱国的热情,他不甘于此。
几个月后,南京的中央陆军测量学校开始招生,姚子健听闻这所学校不仅免费,还能学到实用技能,便果断报考,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印刷专业的学生。
1933年8月,姚子健通过同乡舒日信的介绍,结识了党的成员鲁自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于次年光荣入党。这时的姚子健正在南京的测量总局工作,负责绘制地图。然而,他深知要想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进入更核心的岗位,才能接触到更加关键的情报。
于是,姚子健以眼病为由,申请调换岗位,成功进入了负责收发和保管机密地图的部门。这一岗位的特殊性,给了他极大的行动便利。
他手中的地图,都是军用的,而且每一张地图的出入都意味着某支部队的行动路线和战略部署。凡是来取地图的部队,都会留下详细的番号和信息,姚子健凭借这些蛛丝马迹,能够准确推断出国民党军队的行军计划和目的地。
他聪明地为每一张地图留了一个备份,然后利用周末的时间,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些情报送往上海的秘密联络点。
看似平凡的工作,实则危险重重。姚子健所在的部门,是整个国民党军队的重要中枢,每一支部队的行动路线都从这里经过。而姚子健,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正潜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将国民党的军事秘密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党。
从1934年到1938年,整整四年时间,姚子健一直在测绘局潜伏。他的工作低调而危险,谁也不知道这位看似普通的工作人员,其实是红色阵营的一员,甚至连姚子健自己,也从未真正了解自己属于哪个组织。他只是默默地执行着任务,忠实地为党工作。
1938年4月,姚子健接到了新的任务,被调往香港情报站。这一次,他与潘汉年取得了联系,并通过潘汉年的介绍,前往延安学习。
在延安的学习经历,让他进一步认识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1939年10月,姚子健又被派往苏豫皖根据地,继续执行新的情报任务。
从南京到延安,再到全国各地,姚子健的足迹遍布抗战时期的中国各个角落。然而,尽管他不断转战各地,完成着一项项重要任务,但他始终不知道自己曾是红色特工的身份。这是一段隐秘的旅程,直到多年后,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时间一晃到了2001年,那时的姚子健已经是耄耋老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著名红色特工沈安娜相遇,谈及当年的工作时,沈安娜告诉他,他当年其实是中央特工的一员。这一消息让姚子健既惊讶又感慨,整整67年过去了,他才真正了解到自己的身份。
晚年的姚子健,从电子工业部雷达局退休,过着平静的生活。他是那么低调,以至于身边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红色特工身份。直到2018年1月12日,103岁的姚子健在北京安然去世。
姚子健的一生,是无数红色特工的缩影。他们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名字,也许不会被广泛传颂,但他们的功绩,早已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