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从彼此对立到互相成就

2023-12-14   健康报

原标题:业财融合,从彼此对立到互相成就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5年以来,充分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有效引导了公立医院落实国家各项政策,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每年发布的公立医院国家监测情况通报显示,近年来公立医院的临床诊疗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稳步增强,医院运行新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健全,人民群众满意度保持稳定。

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占据大半壁江山的无疑是对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两个维度的考核,可见国家对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仅在于业务过硬,也在于高效管理。如何将医疗业务与财务管理实现有机结合,是当下公立医院越来越重视的话题。针对此,健康报社于近日召开了一场由辉瑞投资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政策研讨会。

财务与业务

摆脱管理与被管理的模式

关于医院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应如何协作,国家多次发布文件提出具体要求。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将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层级和环节,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22—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重点任务中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医院实际的业财融合具体措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也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业财融合,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北京小汤山医院总会计师张永勤介绍,传统上,财务和业务之间是分裂的,甚至从医院管理工作角度来看,财务处于“管理”的角度,而业务部分则处于“被管理”的角度,导致两者处于对立面,无法协同促进医院发展。如今推行的业财融合,正是希望将过去单纯只会核算业务数据的“财务会计”转型为发挥管理作用的“管理会计”,从数据背后挖掘业务内涵,为业务开展和革新提供数据依据,让财务和业务实现融合。

运营管理是业财融合的有力基础

业财融合有两大重点,一个是医疗业务,另一个是财务运营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医院往往更重视医疗业务,而对运营管理工作未能给予同样的重视。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以及2022年发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中,都将医院运营效率放在了重要位置。“一家医院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恰是开展业财融合的有力基础,也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前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后勤产业处副主任吴超说。

在推进运营管理能力提升上,安徽省立医院开展了诸多工作,包括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成立预算管理机构,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提升信息化系统能级,搭建智慧管理信息平台,梳理全面预算系统所涉及的各类业务流程,建立先进预算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信息化系统。将医院人、财、物、技纳入预算范畴,建立“立项先预算,人事钱合一,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管理机制和管理文化。

吴超介绍,安徽省立医院构建了包括运营管理委员会、运营管理办公室、科室管理团队、科室运营助理在内的四级全院运营管理组织架构。其中,运营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医院领导班子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运营管理办公室设在医院财务处,并将财务处更名为财务与运营管理处。科室管理团队则从医院临床、行政部门遴选成员,由来自医务、医保、信息等行政部门及部分临床科室的人员组成。同时在每个临床科室设立运营助理,协助科室负责相应的运营管理工作,并承担院内相关文件的传达工作。“医院每月召开业、管、财融合推进会,将医院运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提炼总结,在会议上由各方共同探讨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最终实现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吴超说。

公立医院应更加关注社会价值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业财融合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细节之中。该院医务处处长马丽介绍,医院每年会与临床科室签订责任书,责任书中除常规业务相关目标外,还新增设置了相应的财务运营目标,从管理上给予科室具体的引导。当然,在责任书的目标设置上,医院并没有一味追求指标的提升和财务数据的盈余,而是通过测算和分析,结合科室及医院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合理的目标范围。

马丽认为,开展业财融合的目的是让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非盲目追求盈余和指标数据的提升。比如对三级公立医院而言,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探索开展临床诊疗新技术、新项目,应该是首要的功能定位。大多数临床新技术在尚未大规模推广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在短期内不仅无法带来可观的收益,甚至难以实现投入产出的平衡,这是医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显然不能只关注经济价值,而应该更多地看到新技术产生的社会价值和为医学科技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在业财融合的理念下,一切活动都要产生价值,但是这个价值不一定是经济价值。”张永勤说。公立医院从始至终都强调公益性的属性,因此在经济价值以外,更要关注医院的社会价值。虽然当前公立医院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运营管理效率,但是一方面要坚持维护好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属性,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和公立医院资源投入与产出价值的关系。

促进实现数据标准化管理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的5年来,取得的进展是有目共睹的。民航总医院医务处处长应娇茜认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给各家医院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促进了以往管理上分散的各项医疗和运营数据的标准化。绩效考核用同样的指标和标准进行考核,医院就要采取同样的口径填报数据,这使医院在日常管理中也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变,将医疗业务和财务管理的数据以标准化的模式重新采集和管理。

“在整个过程中,其实也有一些隐藏的问题。”应娇茜说。很多医院在填报绩效考核数据时,主要由运营部门负责,而在绩效考核中,此“绩效”非彼“绩效”。实际管理中,运营部门多为财务专业人员,对临床业务了解有限,容易与薪酬管理产生混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示公立医院推行业财融合,加强财务人员对临床工作了解的重要性。

吴超呼吁,在业财融合的理念下,国家层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对具体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给予更明确的指导。医院层面,应该加强业财融合理念培养,充分认识现阶段公立医院开展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资源统筹,从整体院级层面将医疗、科研、教学及其他各项业务资源统筹管理,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不同信息模块打通融合。

文:王祎然

编辑:宁艳阳

审核:孙梦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