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新决定”推出,上层对外贸的支持回来了?

2023-05-09     邦阅

原标题:世卫“新决定”推出,上层对外贸的支持回来了?

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三年前,2020年的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

根据权威专家的解读,世卫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基于新冠疫情对全球影响的变化:

1.全球各国因疫情导致的病亡、住院人数、感染人数在持续下降;

2.病株虽然持续变异,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没有新的变化;

3.全球来看,接种疫苗以及感染后产生抗体的人群已经可以有效的抵御病毒;

4.三年多的疫情抗争,各个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人力资源、防护设备等等都在加强,足以支撑疫情带来的危情。

世卫的这项“新决定”,是终于解放的正式口号。

但在此之前,我们在疫情失去威胁的第一时间,就早已迫不及待的冲破限制。

以上海来讲,从去年12月份开始,城市不再因为某一个单元楼某一户有一个人阳,就封掉整个小区甚至整个街道。

后来,甚至大家见面可能都要问一句:“你阳过了吗?”不再对“阳”闻风丧胆,甚至都希望早阳早好早有抵抗力。

今年回来,乘坐地铁更是不再强制戴口罩;去商场、去聚餐不需要再扫健康码;打车时也可以大胆坐上副驾驶。

出国留学不再怕出去就回不来,对外贸易开始逐步恢复联络,出国游不需要再查询当地疫情防控政策......

我们的衣食住行,各处都在切身感受世界的变化。如同艳阳奋力穿透层层乌云,道道光束,先后洒向了大地。

在世卫发出公告的第二天,官媒对专家的采访中也特别提到:“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应该是最大的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等,都有望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

公开谈论疫情防控措施对出口的限制,就如同家长主动提出,孩子成绩不好最大的原因是教育资源缺失,外贸人这三年的委屈终于得到认同和安慰。

以外贸人的切身体会来说,也确实在今年的疫情彻底放开后,感受到市场即将开放的激情。

在广州做服装外贸生意的张奉说:“疫情这三年以来,企业如坐针毡,所有的海外客户无法见面,全靠电话或其他线上方式辛苦的保持联系,好不容易熬到现在。”

今年3月底就听到疫情完全放开的风声,了解各国疫情得到控制,各家采购商恢复对国内商家的信心,第一时间张奉就买了出国的机票。

凌晨出发,10个小时后在中转国转机,又飞4个小时后才到达,这也是他第二次来到这个非洲小国。

历经辛苦疲惫,到达时已是深夜。但张奉站在当地,感受到的只有快冲出胸口的热情和激动,完全不困:“只要能走出来,对外贸行业来说,这就是莫大的希望。”

要知道,疫情发散这三年,广州地区本身服装行业的自卷,加上外部物流成本、生产成本的提升,外忧内患、两面夹击,能活到今天,对张奉的公司来说,全靠想象疫情放开后大展身手的那口气吊着。

此行,张奉待了6天,收获了120万美元的订单,其实并不算多,但是他知道,从现在开始,他会第三次、第四次......无数次来到这里,能带走的一定会越来越多。

在世卫发出正式通告之前,疫情反复无常,全球各国的政策不一。

对外贸企业来说,变量多到完全不敢说什么是确定的,无法做任何超过一个月的企业规划,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在东莞生产罗纹面料的黄平告诉我们,他们企业的主营业务是给品牌服装做代加工,终端产品出口至国外。

在疫情的冲击下,企业的生产计划常常会被打乱,原材料的运输也十分不顺畅。

国内外两方的员工所在区域的防控政策不同,一旦一方地区采取防疫措施,另一方也几乎得跟着停工,企业的成本陡增,压力很大。

不仅如此,由于所需的棉花、涤纶等原料需要进口,疫情反复再加上俄乌局势紧张,原料成本也大大提高。

黄平说:“其实,不光是怕我们自己没信心,疫情、各项政策都不明朗的时候,更怕客户先没了信心。”

终于,如今疫情彻底放开,各种压力都在渐渐缓解,负面的影响也在减少。

外贸商家们开始行动起来,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案。

或许,许多人还没明白,疫情的开放并不是从世卫的“新决定”开始的,但为什么大家此刻才开始如同正式的迎接春天般活力满满。

借用一句话,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上层的支持回来了,底层人民的路就好走了。”

摇着“政策支持”的大旗,我们的前方将更加畅通无阻。

*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作者简介

金鑫,外贸这点事主编,曾运营百万粉丝账号,多篇原创文章阅读量10W+,作品全网阅读量300W+。

—— End ——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9c4d8a4cb8cc5f276c044c82c04c4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