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遇之都《丽江》

2019-10-18   颜渊山庄

丽江市,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辖区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辖1区4县,常住人口129.6万人(2018年)。

“丽江”一名,始于元朝。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战国末期,为滇国境域。两汉时,滇国降汉,今丽江市属越住嶲郡,称遂久县。1980年,设立丽江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丽江撤地设市,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 巩本知”。著名景点有: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 白沙壁画、 虎跳峡、 老君山、 束河古镇等。

2018年10月10日,丽江市入选“2018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第12名。

宣科

宣科,男,音乐民族学家, 1930 年生,藏裔纳西族,云南省丽江人,教会学校毕业。现已从丽江地区实验中学退休,从事音乐研究。

阿勒邱

阿勒邱,丽江十九世土司木增的妻子,是纳西族人精明能干妇女的代名词,所有男人、女人所追求的优点她都具备。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象雄雍仲本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雍仲本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西藏本教息息相关。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师说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和导师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敦巴幸饶,东巴教的创始人是丁巴什罗。据考证,东巴教徒所崇拜的祖师,就是雍仲本教祖师。

纳西族服饰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以“披星戴月”为典范。

三朵节

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中国云南的纳西族有一别具风格的祭祀性节日,叫“三朵节”,也叫“三多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 也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该节源于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朵颂”,就是“祭三朵”。

三多节

三多节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纳西语叫“三多颂”,源于白沙玉龙村北岳庙会,是纳西族法定民族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的盛大节日。

三多神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和象征,体现了纳西族热爱和平、倡导和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开展三多节活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纳西族及滇西北区域各民族共同参与,别具风格、极其隆重、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民族文化盛会,是纳西族的标志性节日。

二月初八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北岳庙会是纳西族人祭祀此民族保护神和战神“三多”的盛大节日庆典。

丽江历史

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Silk Road),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吐蕃

吐(tǔ)蕃(bō),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索南坚赞编著的《王统世系明鉴》、《西藏王统记》记载吐蕃王国的君主徽号翻译汉姓为刘。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剑川县

剑川县隶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界兰坪、云龙,北靠丽江,地跨东经99°33′—100°33′北纬26°12′—26°42′,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

早在3000多年前,剑川先民就在这神奇美丽的土地上率先完成了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云南“青铜文化”和“稻耕文化”的先河,秦汉之际,剑川就已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要冲。元11年(1274年)改设剑川县,1956年划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全县属南温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类型,国土面积2250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84789人(2018年),辖5个镇、3个乡,拥有“滇山之祖”—老君山、南诏王者像、千狮山、石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景区

川滇两省界湖

泸沽湖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5.3米,平均水深为40.3米,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达12米,湖面海拔2685米。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为云南省丽江市境内雪山群,地处东经100°4′2″-100°16′30″、北纬27°3′2″~27°18′57″之间,在丽江北面约15千米处,全长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隔江西与中甸雪山、东与绵绵山相并列,北自三江口,向南延伸到北纬27°,如扇面向古城展开。全山的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发育有亚欧大陆距离赤道最近的温带海洋性冰川。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

1984年,云南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2001年,玉龙雪山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07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2019年1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降低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面向游客收取的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从每人次80元调整为每人次50元,征收对象、范围、方式及免征范围保持不变。

虎跳峡

虎跳峡(Tiger Leaping Gorge),以“险”名天下,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有香格里拉段和丽江段和之分,而香格里拉虎跳峡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它包括上、中、下虎跳峡,高路徒步线,其中虎跳峡徒步线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主要由高路徒步线和中虎跳峡徒步线两大部分组成。虎跳峡位于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境内,距香格里拉市96公里,距丽江市80公里。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龙蟠乡东北。峡谷长17千米,南岸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北岸中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中间江流宽仅30-60米。虎跳峡的上峡口海拔1800米,下峡口海拔1630米,两岸山岭和江面相差2500-3000米,谷坡陡峭,蔚为壮观。江流在峡内连续下跌7个陡坎,216米短距离落差。水势汹涌,声闻数里,为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之一。旧时曾因山崩截断江流,现尚有崩积物遗留。

拉市海

拉市海(亦称拉什海,纳西族语音译,原意为老虎海),是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位于玉龙雪山东南坡,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市西面8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拉市海实为断层构造湖,同时又受石灰岩溶蚀构造作用而成。拉市海水草肥美、湖色优美,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是大自然保护协会基地。拉市海是著名的候鸟聚集地,每年冬天约有两万多只候鸟会在此处过冬。

拉市海面积为5330公顷,湖面海拔2437米,与同在拉市海湿地保护区的文海皆是横断山脉的多次构造变动形成的高原山间盆地的冰蚀湖。省政府于1998年6月正式批准建立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候鸟的栖息乐园。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

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木府

木府(英语:Mu Fu Mansion)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 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

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丽江旅游有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

四方街

[1]四方街是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甘海子

甘海子是玉龙山东麓的一个开阔的草甸,是个天然的大牧场,距丽江县城约25公里,这里有地毯般的草地,它从西面玉龙雪山脚一直通向遥远的天边。甘海子地势平缓起伏,辽阔的草甸上散落着一棵棵矮松,脚下是延绵的草场,草木掩映,不时还有牦牛走过,一派高原牧场风光。衬着雪山远景,这里是观景拍照的理想之地。每年春暖花开,青草萌发,住在甘海子附近山涧的藏、彝、纳西族牧民们都要带上毡篷,骑着高头大马, 驱赶着牦牛、羊群、黄牛,到草甸放牧。从甘海子草甸到4500米的雪线,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兰花、野生牡丹、雪莲。大乔木有云南松、雪松、冷杉、刺栗、麻栗等等。甘海子是仰视玉龙雪山全貌最近的、也是最佳的地方。

冰塔林

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是冰川末端由于消融而残留的塔状冰体成群出现而形成的,它往往已与冰舌分离。在海洋性冰川上不能形成冰塔林,因为它冰温高、消融快、运动的速度也快,冰塔林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只有在大陆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现冰塔林,而且还要在中低纬度的地区,高纬度地区的冰川上也不能形成冰塔林。

长江第一湾

长江第一湾(万里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市石鼓镇与香格里拉县南部沙松碧村之间,海拔1850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此“五月渡泸”。公元1253年,忽必烈又在此“革囊渡江”,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率领下,从这里渡江,北上抗日。它不仅是丽江的重要风景名胜区,而且还是连结虎跳峡、老君山、梅里雪山等景区的枢纽。

云杉坪

云杉坪是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海拔3240米,纳西语称“游午阁”,即“情死之地”,又名锦绣谷。其位于玉龙雪山东麓的山箐里,在雪山主峰的右下方,具有云杉坪索道等景点。

大研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东巴万神园

东巴万神园也是玉龙雪山景区的组成部分,景区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的玉水寨旁,背靠玉龙雪山。与玉水寨、玉柱擎天、玉峰寺、玉龙雪山、东巴谷、东巴王国并称为“三东四玉”。

玉峰寺

玉峰寺位于玉龙山的南麓,距离丽江县城13公里,是丽江著名喇嘛寺之一。玉峰寺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九年,即公元1700年,历史上规模最大时有九个院落,现存大殿及上下两院。玉峰寺大殿为四合院布局,由门楼、大殿及两虎组成。

灵源箐

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位于永胜县城三公里处,是滇西名胜古迹之一。坊下便是寺区通途。寺区上下,浓荫掩映,古木参天。人们从东城外穿过郊区村舍,就可以进入灵源寺区,迎面是慈云坊,如飞凰展翼。坊下便是寺区通途。寺区上下,浓荫掩映,古木参天。现存寺观亭阁,有下殿观音阁,正殿东面大门人天阁,殿右真武阁。正殿上面环山腰有摩云亭、修真亭、栖霞阁。上述亭阁,或隐或现,或明或暗,隐现于古木花草之间。自古以来,游人络绎不绝,刻石留念者,刊刻匾者,抒发感情,各表其志,至今尚有不少遗存。寺箐东部,人天阁前的山麓,有一石碑,大书“灵源”二字,字径70多厘米,其旁注有小字99个,字径12厘米,直书13行,行书。

玉龙雪山大索道

玉龙雪山 大索道从 丽江古城北行约35公里,从 甘海子雪山庄西行约5公里。便来到了雪山脚下的下部站,这里是雪山大索道的起点站,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这里海拨3356米,索道由此往上运行,直至雪山主峰 扇子陡正下方的上部站,那里海拨4506米。索道全长2914米,垂直高差1150米,是我国海拨最高的旅游客运索道之一。

观音峡

云南丽江观音峡是一个融山水、湖泊、峡谷、瀑布、森林等自然景观和纳西村落、茶马古街、民俗风情、宗教寺庙、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景区,被誉为丽江第一景。其位于丽江市东南17公里处的七河乡占地10多平方公里。

牦牛坪

牦牛坪位于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北端,东起丽鸣公路,南临黑水河,西依玉龙雪山东麓,北达雪花村上部,是玉龙雪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16.6平方公里。

万古楼

万古楼是丽江的标志性的建筑。它在东巴文中解释为“千年万代楼”,纳西语称“温古轮”,意为观览畅怀于制高点,因谐其音,名为“万古楼”。“万”者,寓意俯瞰丽江古城及其田园风光,遥望玉龙雪山万年冰川,又寓意丽江恢复重建家园,千古流芳,万古不朽。

丽江老君山千龟山

千龟山,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乡境内,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片神奇丹霞地貌区。它巨鳞般的风化岩层,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茶马古道博物馆

茶马古道博物馆(大觉宫)位于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老四方街北侧,是明代木氏土司“束河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珍贵的古建筑。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茶马古道文化、束河当地风俗和普洱茶文化为主题的历史专题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丽江蓝月谷

蓝月谷,其前身为早前人们所熟知的“白水河”。在晴天时,水的颜色是蓝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远看就像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玉龙雪山脚下,所以名叫蓝月谷。而白水河这个名字是因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时水会变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蓝月谷中的河水在流淌过程中因受山体阻挡,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水面,人称“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

指云寺

指云寺位于丽江古城西18公里拉市坝西部山麓。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为丽江五大寺之一。该寺原有13院,现存1个大院及5个小院。大院为二进院落,有山门、佛殿、配殿、僧堂、厨库、浴室、西静。佛殿平面呈长方形,阔五间,三重檐楼阁式建筑,正中为四方形钻尖顶阁。底层为法堂,上两曾为藏经楼。六根高12米的通天京柱高耸其间,东南西北十二角雕龙画凤飞檐欲博九天。内外檐装修皆精工镂雕、彩绘。台基高达2.8米。殿宇巍峨、富丽、气势非凡。

白水河

白水河是一条由玉龙雪山融化的冰川雪水汇成的河流,沿着山谷层叠跌跃而下,水清澈墨绿,因河床由沉积的石灰石碎块组成,呈灰白色,清泉流过,远看就象一条白色的河,因此而得名。

据说白水河的水来自玉龙之口,带有灵性,还是一处爱情圣地。

玉龙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西北,为云岭山脉中最高的一列山地,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的一座有现代冰川分布的极高山。由13座山峰组成,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云南第二高峰。玉龙雪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群螃南北纵列,山顶终年积雪,山腰常有云雾,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玉龙腾空而得名。

清溪公园

清溪水库位于丽江市北郊,丽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丽江市古城区第一中学附近,是丽江饮用水源地之一。冬天,它是一个休闲晒太阳的好地方,夏天,它是乘凉之地。周末可以带上家人一起去放松一下心情,很不错的。晚上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数数星星、看看月亮。

洛克故居

洛克故居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雪嵩村,1922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1884-1962)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等身份,从泰缅边境进入中国云南,然后从滇南思茅辗转到滇西北的丽江,从此在玉龙山下一住27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就住在玉湖雪嵩村。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云南省探险队的总部就设在这。

东巴文化博物馆

东巴文化博物馆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其以东巴文化为特色,占地7亩,包括历史、自然、艺术在内的综合性民族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形式为仿古纳西族四合院式,根据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水环境条件,形成以群体院落作为主体建筑带的古建筑。

者波萨迦寺

者波萨迦寺位格姆山麓,占地200亩,建筑壮观宏伟,定员喇嘛300人,实际喇嘛500余人。者波萨迦寺毁于“文革”期间,仅存遗址。如今的寺庙为1983年重新修复而成。

永胜红石崖国家级地震遗址

永胜红石崖国家级地震遗址位于永胜县城西北2公里的红石崖,为全国6处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之一,是云南省第一个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地震遗址东西长约9公里,总面积54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场面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址。

西香格里

西香格里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其向北延伸至扬子江(金沙江)畔,并与阿喜里接壤,包括了丽江雪山以西的扬子江(金沙江)河谷。

丽江宋城旅游区

丽江宋城旅游区由中国第一家文化演艺上市公司——宋城股份倾力打造。旅游区距丽江古城6公里,毗邻文笔海自然景观,与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地理环境优越。旅游区深度挖掘丽江独特的本土文化元素,建设了茶马古城,那措寨、冒险谷、艳遇谷、殉情谷五大公园等数十大项目,打造了以《丽江千古情》为代表的十大演艺“秀”。

美食

丽江窖酒

丽江窖酒是当地出产的一种名酒,远在500多年前就已形成了其独特的酿酒工艺。

丽江雪桃

丽江雪桃是产自中国—云南—丽江,海拨2500—3000米原生态高原地区。其是利用丽江市拉市海地区特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选用一种玉龙雪山下独有的山毛桃树为砧木,经过多年精心优化培养出来的目前国内较为高档的新型水果。

牦牛酸奶

牦牛酸奶是民间非常传统的奶制冷饮,营养丰富,助消化。牧区的酸奶用牦牛奶制作,这种酸奶表层结为含奶油的黄色硬脂奶皮,扒开奶皮,软嫩黏稠的酸奶象豆腐脑一样洁白如雪,芳香扑鼻,入口,酸甜凉爽宜人。

黑山羊火锅

黑山羊火锅发源于云南省丽江,是丽江的特色,黑山火锅店多集中于丽江金凯广场附近。选用的黑山羊经过特殊的加工。黑山羊的生长环境在海拔2500千米左右,特点是肉质鲜美,肥瘦相间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即有记载。其特点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合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黄色,即可制成。

牦牛肉

牦牛肉,含蛋白较其它肉都高,而脂肪较其它肉中脂肪含量都低,且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氨基酸结构比例更与人体相近。同时该畜种长年生活在无污染的高寒地带,其肉质天然、保健,是人们选择消费肉食的最理想产品。牦牛终身无劳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炒饵块

炒饵块是云南特色小吃,为云南必吃美食之一。饵块可以烧、煮、炒、卤、蒸、炸,炒饵块最显饵块的风采,最好吃。把饵块切成寸方小薄片,加猪肉、酸腌菜、大葱、韭菜、豌豆尖炒制,浇以甜、咸、辣酱和酱油,拌以少许油辣椒或干辣子,吃起来香甜浓厚,咸辣醇正,辣味十足,色彩丰富,浓烈如油画。

松菌

松茸(学名:Tricholoma matsutake (lto et lmai) Singer,别名为松口蘑、松蕈等),口蘑科口蘑属植物,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四川、西藏、云南等青藏高原一带是中国松茸的主要产地。

鲜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

蜜饯

蜜饯也称果脯,古称蜜煎。汉族民间糖蜜制水果食品。流传于各地,历史悠久。以桃、杏、李、枣或冬瓜、生姜等果蔬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后而加工制成的食品。除了作为小吃或零食直接食用外,蜜饯也可以用来放于蛋糕、饼干等点心上作为点缀。

唐代,将进贡朝廷的水果用蜂蜜浸泡保存。到宋代,制作精细,品种多样,由蜜渍发展为兼用蔗糖干制两大类。经选果、洗净、浸泡、熬制等工序制成,色味俱佳。

三文鱼

三文鱼(学名Oncorhynchus)其英语词义为“鲑科鱼”三文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所以准确的说Salmon是鲑鳟鱼。鲑科鱼中的鳟属鱼有两种:海鳟和虹鳟。

三文鱼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是西餐中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大马哈鱼一般指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的鱼类,有很多种,如我国东北产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等。

丽春铜火锅

丽春铜火锅,是丽江纳西族过春节时,节宴必上的大菜。“丽”喻示丽江,“春”比喻春节。火锅精美,金碧生辉,体现了“美食不如美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