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杨得志两位上将,收到一位老农的信,看完给他干部级待遇?

2023-02-11     羲和奇谈

原标题:杨勇、杨得志两位上将,收到一位老农的信,看完给他干部级待遇?

1961年,远在北京的杨勇、杨得志将军多次收到来自湖北的一封信,信上面的名字是自己曾经的下属,大家都以为已经牺牲了的侯礼祥。两位将军看到这信之后,又激动又疑惑,和这位下属已经是几十年没有联系了,当时通过很多途径打听他的消息都没有任何的收获,大家都以为侯礼祥已经牺牲了,为此杨勇、杨得志将军还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收到的这封信,两位将军非常激动,说不定这位老战友真的还活着,但是也不得不疑惑,毕竟几十年没有他的任何消息了,写这封信的人,真的会是侯礼祥吗?两位将军当即就写了回信,令人不解的是,这信照着地址寄了回去,就像石沉大海了一样,没有一点消息回来。

为什么消失了几十年的老战友突然开始联系?又为什么在杨勇、杨得志两位将军回了信之后却没有消息回复了?这中间到底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各位看官,不如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下关注,让我来为大家讲述消失了几十年的老红军侯礼祥背后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912年,壬子鼠年,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份,清政府的灭亡宣告着统治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彻底结束,中华民国成立,中华大地一片暗潮汹涌,各地的起义运动此起彼伏。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荆州江陵侯垱村的一户人家,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侯礼祥。在侯礼祥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还算过得去,家里人就送他去私塾上了几年学。但是在他15岁那年,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先是父亲抱病不起,不久就撒手人寰。母亲积郁成疾,很快就跟随父亲去了。双亲离世,这对于只有十几岁的侯礼祥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原本还是在学堂里读书的孩子,一下子成了无父无母的小孩。侯礼祥悲痛不已,在家痛哭了几天,但是侯礼祥明白,哭并不能解决问题,父母养育自己这么多年,教给自己的并不是这些。生活还是得继续,为了谋生,侯礼祥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十五年的村子,来到了荆州。

侯礼祥觉得,荆州怎么也是个大地方,机会肯定比老家多。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年龄比较小,又因为营养不良,看上去十分的瘦小,没有人愿意要这样的小不点干活,侯礼祥的希望再次破灭。但是自己好不容易从老家来到这里,难道就这样毫无收获地回去吗?侯礼祥不甘心也不愿意。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侯礼祥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乞丐叫住了他,这个乞丐原本就是在荆州城内讨饭吃的,这段时间,侯礼祥的四处走动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和乞丐交谈一番之后,侯礼祥得知这个乞丐的目的,他是想问侯礼祥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前往汉口。这个乞丐可以为侯礼祥介绍一份招待所服务员的工作。侯礼祥没有多想,就答应了。来到汉口之后,侯礼祥来到了这个招待所,当起了服务员。但是,侯礼祥并不满足于这份工作,他仍希望有机会可以做一些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

侯礼祥虽然在打工,但是还不忘学习,一有空的时候,他就会抓紧时间读书认字。后来由于工作调动,他来到了武昌,也正是这个地方,让他的生活再次发生了转折。1927年,对于革命者来说是一个不平静的一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对于革命事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侯礼祥就是在这个时候萌生了要参军,为人民打仗的想法。1928年,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侯礼祥一直有一个参军的梦,心想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不能轻易放过。于是,他辞掉了招待所的工作,前往江西。来到江西之后,侯礼祥加入了地方军队,参加了革命。到了1929年,侯礼祥加入了红军。当时在红军部队里,能识字的士兵其实不多,再加上侯礼祥吃苦耐劳,很多事情都愿意冲锋在前,因此得到了领导的赏识。1929年3月份,在上级领导的介绍下,侯礼祥加入了共产党。在参加革命之后,大家对侯礼祥的称呼都是‘礼祥’,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他的名字就叫做‘李祥’,而且在后来登记红军的名字的时候,他的名字也被写成‘李祥’。虽然侯礼祥有给大家伙解释过,感觉叫着也不碍事,侯礼祥也就随大伙叫了。所以,在红军的队伍中,侯礼祥的名字一直是‘李祥’。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侯礼祥被调到了杨得志的手底下,成了他的下属。这个时候,侯礼祥已经是一营之长了,而且他所带的营是当时的尖刀营,是团里的主力。到了1935年的时候,长征的红军已经渡过了金沙江,正准备渡过大渡河,因为大渡河是来到西北地区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夏初时节,大渡河上游的雪水正在消融,导致这一段河水暴涨,河流湍急,众人本就对这一带的河流情况不了解,再加上河床上升,更是不敢贸然过河。雪上加霜的是,敌人烧毁了可以渡河的船只,妄想把红军困死在这里。经过指挥员的分析,红军可以强占对面的一些阵地,但是危险系数较高。但是,红军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很快,在杨得志的团里,组了一个敢死队,是由18名红军战士主动加入组成的。这18名战士组成了一个渡河突击队,主要的任务就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火,抢占对面的阵地。侯礼祥就在这18名战士里,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强渡大渡河,很快就控制了河对岸的一个阵地,还击败了敌人的一个营的兵力,为后来大部队的过河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强渡金沙江顺利进行,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能不能过河这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渡过了这条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扭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作战结束后,侯礼祥等人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令人遗憾的就是,当时的侯礼祥在部队里登记的名字是‘李祥’,所以说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记载强渡大渡河的资料里并没有出现侯礼祥的名字。

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身为营长的侯礼祥永远都是冲锋在前,为身后的战士们开路,这也体现了他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侯礼祥负责带一小队红军从侧面包围,不料敌人很快就注意到了来自这个方向的火力,便开始集中火力攻打这个突击小队。侯礼祥冲锋在前,一不小心,一个子弹就从他的脖子上擦过,顿时鲜血直流。在后期治疗的时候,医生说如果再往左边一厘米,就会穿破大动脉,这真的是捡了一条命回来,大难不死啊!又有一次,就在各路红军快要会师的时候,在陕西的甘泉县,侯礼祥带队冲锋,这次侯礼祥受了重伤,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右腿的骨头,造成骨头及周围的神经坏死,侯礼祥因此落下了病根,走路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利索,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侯礼祥在革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936年的时候,各路红军终于胜利会师,这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从出发时的三十万人,到最后胜利会师的两万五千人,这些牺牲的战士们和幸存的战士们,都是最值得后人瞻仰的人,这一路上发生的令人动容的一个个故事,将永远被后人铭记。侯礼祥有幸,成为这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到达陕北之后,侯礼祥一方面被安排在部队医院养伤,过了段时间,侯礼祥的伤势有了一些好转,在组织的安排下,侯礼祥来到了抗日军政大学,进行了下一步的学习。

对于侯礼祥来说,这段学习时光应该是参军以来最轻松的时刻了。在那里,他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还因为上课认识了很多新的战友。侯礼祥很享受这段生活,也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8年,因为在长征途中表现突出,侯礼祥担任了总部警备第一团的副团长,主要的工作是负责保卫中央的安全,这也充分的表明了组织对他的认可。但是这个时候的侯礼祥已经是伤病缠身,这一路走来受过了很多的伤,有轻有重,因为条件简陋,再加上环境恶劣,根本就没有办法好好养伤,这种情况不是侯礼祥才有,红军战士们也都是这个样子。这些战士们为了国家的未来,献出了鲜活的生命,健全的身体,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到了1939年的时候,侯礼祥在一次任务中再次受了重伤,因为伤势严重,加之他身上还有几处严重的旧伤,在本人同意和组织安排下,侯礼祥转到了后方,在这一年底,他回到了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

回到湖北后,侯礼祥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了监利县开展地下工作。这段时间里,侯礼祥接到了县委给他的一个任务,让他以化名的身份担任国民党的保长,深入到敌人的圈子里,与组织展开工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侯礼祥为党组织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信息情报,为党组织的工作顺利进行做出了很大的帮助。天有不测风云,组织里有人身份暴露,供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对地下组织造成了巨大破坏。侯礼祥无奈只能隐藏身份,躲起来,这也是侯礼祥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一大原因。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有关侯礼祥身份证明的材料被盗走了,这对于他来说才是致命的打击,没有了这些他就无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了,这该如何是好?

没有身份带给他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更为糟糕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历史问题不能解释清楚,侯礼祥被定为专政对象,要对他的日常生活进行监视,这给侯礼祥的生活造成了困扰。苦于身份无人证明的原因,侯礼祥只好把苦都往肚子里咽。在1961年的一天,侯礼祥无意在报纸上得知了杨勇、杨得志的情况,就想写信给他们,希望他们可以替自己证明身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寄到了两位大将军的手里,他们看到这封信的内容,还有这个名字,都感到非常的意外和激动,当即就写了回信。没想到,这两封亲笔回信却被当成是侯礼祥假冒的,侯礼祥还因此被扣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不仅要被监视,还不能与外界联系,这也是两位首长写了回信,但却石沉大海的原因。

到了1971年的时候,侯礼祥再次得知杨得志将军的情况,他心里想,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完这一辈子,自己得去找杨得志将军,让他为自己证明。就这样,侯礼祥从当时改造的林场逃了出来,一路逃窜到了济南。历经了千辛万苦,侯礼祥终于见到了杨得志,得知了杨得志的情况后,杨得志表明自己一定会给侯礼祥一个交待。到了1974年的时候,杨得志调任武汉,就在他视察荆州的时候,突然提出了要见侯礼祥的要求,当地的负责人一下子愣住了。杨得志看见这个样子就知道,这个老战友可能还没有解决问题,便对下属说,无论如何也要找到这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终于在江陵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侯礼祥,杨得志一见面就问他最近的状况。侯礼祥实话实说,吃穿成了问题,最糟糕的是连病都看不起。杨得志一听这个就火了,当初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的团长,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在杨得志的证明下,县委的负责人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立即派人去调查。在经过多方资料的汇集,终于证明了侯礼祥红军团长的身份。当地的政府很快就恢复了侯礼祥的红军待遇,给他修建了房子,颁发了军人退伍证,还给了他一系列的补偿。

这也就是侯礼祥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再次感慨,这些保家卫国的战士对于国泰民安意义重大,我们生活的年代并不是太平盛世,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了和平的祖国,忆苦思甜,居安思危,我们更应该铭记和感怀这些为和平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88110ba8203b4b28f4985113c4164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