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刚反弹两个月,投资者们还没乐呵几天,市场上就又传出了风声。多只主动权益基金纷纷限购,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的产品,崔宸龙、丘栋荣、杨金金、冯明远等均有产品发出“限购令”。
不是吧?指数刚上3350基金就限购?大佬们的意思是不是行情要结束了?
倒也未必,究竟咋回事儿?一起来看看。
01权益基金“限购令”来袭
6月22日,丘栋荣在管的中庚价值领航基金、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基金同时宣布限购。其中,中庚价值领航基金限购金额为1万元;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基金限购金额为10万元。
6月18日前海开源基金发布公告, 崔宸龙在管的前海开源新兴产业,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份额最高为200万元。
6月3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 杨金金在管的交银启诚混合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
6月2日,冯明远在管的信澳核心科技混合发布公告,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最高金额为500万元。
此外,还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也在近期发布限购公告,比如长信先锐混合、新华趋势领航混合、泰达宏利景气领航两年持有混合基金,均暂停大额申购。
02为何发布“限购令”?
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突发“限购令”,我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一位负责任的基金经理,其产品规模应该控制在基金经理本人的能力范围之内。如同我过往多次强调的,规模是业绩的敌人,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大,越不好做出业绩。
就拿上述四位明星基金经理来说,虽然他们发布“限购令”的基金规模并不大。像冯明远管理的信澳核心科技混合,基金一季度末规模16.02亿;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新兴产业,基金一季度末A+C的合并规模也仅有6.18亿。但他们的总管理规模其实已经相当庞大了。
冯明远最新管理总规模382亿;崔宸龙目前管理总规模333亿;丘栋荣最新管理总规模203亿;杨金金最新管理总规模137亿。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有朋友会说了,这规模也不算很大啊,某些基金经理一只基金就三四百亿呢。的确,但这要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我曾在知乎上写过分析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里直接引用结论。如果基金经理偏于中小盘成长风,那100亿—300亿是比较合适的规模。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在分析了这四人的持仓后,不难发现崔宸龙和杨金金都属于中小盘成长风。冯明远也不算大盘股风格,但他持股相对分散,去年末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仅有17.70%。,即便如此,三百多亿的规模依旧为业绩增长带来了压力。
四人中只有丘栋荣偏好价值股,他当前的管理规模就比较合适, 而这也得益于丘栋荣的基金多次发布“限购令”。去年9月限购一次,今年2月限购两次,成功控制住了规模。
崔宸龙和扬金金更不必说,从业时间仅有两年,管理规模却呈几何式增长, 更由于本身属于中小盘成长风,管理规模存在一定限度,如果超出后不加约束,很容易过犹不及,让原本优秀的业绩走上下坡路。
由此可见,这些“限购”的基金经理总管理规模已经较高,投资风格也相对偏向中小盘个股、新兴成长赛道,确实需要控制规模了。
限购原因之二,近期市场回暖,部分热门赛道的估值回归高位,或产生结构性风险。
众所周知,我们的市场处于结构性行情而非普涨行情中,所以即便宽基指数的估值依旧很低,但这波反弹的最大贡献者—— 汽车、光伏、新能源车等热门赛道,估值再度高企,其中汽车估值百分位在76.67%,新能源车的估值历史百分位在80%。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这次发布“限购令”的基金大多是近期反弹较大的基金,而它们快速反弹的原因就是布局了这些热门赛道。
以上述四位基金经理为例,崔宸龙的重仓股包括以亿纬锂能为首的锂电池,以中国电力为首的绿色电力等。拜它们所赐,4月底以来,崔宸龙这只基金的净值自阶段性低点反弹已超40%。
冯明远的信澳核心科技也是一样,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璞泰来、中科电气等新能源龙头。自4月底以来,净值从阶段性低点反弹超24%。
能有此表现, 说明这些基金经理都是高仓位运作,持股集中度相对较高,相应的波动率也会更大。就连持股最分散的冯明远,也在年初的下跌中最大回撤达到了38.6%。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热门赛道能V型反弹自然也能直线下跌。 更何况它们的估值回升,顺势带动了基金净值的回归。市场的结构性风险仍在,但风险补偿却在回落,基金经理此时发布“限购令”,不失为明哲保身的良策。
03
我们应该怎么做?
很多投资者见到“限购令”就一阵心慌,觉得大佬们都开始束手束脚,是不是说明这波行情要结束了,该跑路了?
其实倒也不必。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 任何投资策略产品都是有规模边界的,为了保证预期收益率,不得不控制规模边界。但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则不同,我们是把预期收益放在首位,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去控制风险。
今年4月底以来,随着市场逐步回暖,以中证800为代表的市场整体股权风险溢价水平,已经从绝对高位略回落到过去十年均值水平上方0.6倍标准差附近,风险补偿虽然较前期有所降低,但整体上仍然有较好的吸引力。相对危险的板块也就是近期反弹最凶的几个,那些没有轮动到的、仍处于低位的板块,比如钢铁等,下半年依旧存在机会。
所以我们不要听风就是雨,自己吓自己。我们应该在高估产品中寻找更高的风险补偿,或者在低估产品中发掘潜在的投资机会。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