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属鸡命不强,好女属羊守空房”,是迷信?专家:存在即合理

2022-03-14     李艺南

原标题:“好男属鸡命不强,好女属羊守空房”,是迷信?专家:存在即合理

引言

“有景云之瑞,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这是战国时期研究夏代年代问题的书籍《竹书纪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且系统的一套年代学。

01

其实我国历史上有多种纪年方法,而有确切纪年的时间便是从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开始算起,当时所使用的是年次纪年法,即用王公在位的年数来纪年,比如公元前770年则为周平王元年。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特殊,采用东周帝王纪年。

汉武帝剧照

第二种则是年号纪年法,主要从汉武帝时期起开始有年号。从那以后,每代君王即位都必须改元,且要使用年号纪年,比如唐太宗的年号就为“贞观”。第三种是干支纪年法,始于汉代,如今农历的纪年仍旧沿用。干支纪年,就是包括甲、乙、丙、丁等十天干以及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按照排列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天干、地支按照单配单,双配双的规则可以任意搭配成60对,即60年一甲子。近代史上甲午战争以及戊戌变法等便是用干支纪年。

甲午海战剧照

第四种则是年号干支兼用法,使用方法是将皇帝的年号置于前,而干支列后,比如《扬州慢》中所言的“淳熙丙申”,其中“淳熙”便为南宋孝宗赵昚的年号。第五种是帝号纪年法,比如湖北军政府成立之时,便用黄帝纪元,黄帝纪元4609年则为1911年。第六种则为民国纪年法,是一种以中华民国成立的日期,即公元1912年为起始的纪年方法。

南京国民政府照片

第七种为公元、世纪、年代纪年方法,是我们如今普遍使用的方法。公元是指国际上通用的公历纪元,它是由古代一位名叫笛安西的基督教徒所提议创立的,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世纪”则是源自于拉丁文“Centuria”,一世纪则为一百年,而公元第一世纪就是指公元第一个一百年。“年代”则是指在每个世纪中,以十年时间为一阶段的称呼,比如如“三十年代”、“七十年代”。

02

接下来小编就要给大家,着重介绍一句与天干地支纪年法有关的俗语,“好男属鸡命不强,好女属羊守空房”,那么,这句话是否真的有道理呢?是不是迷信,又有啥考究?令先辈如此忌讳,对此专家则表示,存在即合理。

十二生肖玉饰

其实在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十二地支地支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人们将孩子出生的那年定为这人的属相,每间隔12年则轮完一圈。如此说来,在这大千世界中,属相为鸡的男性与属相为羊的女性的数量繁多,那么他们的命运是否真的如“好男属鸡命不强,好女属羊守空房”那般凄惨吗?

羊群照片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大家切勿以偏概全。若世间真的如这句俗语所说那般,属相为鸡的男性命运多舛,生命易逝,而属相为羊的女性则极易独守空房,那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是个别案例,切勿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但是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于世,如此久远,想必自有其存在的道理,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

鸡下蛋照片

03

首先来看上半句的“好男属鸡命不强”。在农村人眼里,鸡的作用除了下蛋及吃肉,外加打鸣,似乎就别无他用了,言外之意便是,若一个男孩属相为鸡,则意味着这男孩此生将一事无成,安于现状。在古代的男权社会,人们认为男性是家中顶梁柱,所以在他们潜意识中认为,男性属相最好的则为龙或者虎,才能确保此人可以大展宏图,一帆风顺,至于属相为鸡的男性在这些人眼中则视若残疾,毫无用处。

男性劳作照片

再看俗语的下半句“好女属羊守空房”。在古代男权社会中,男尊女卑思想极为普遍,女性地位十分低下,人们要求女性必须温柔贤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甚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无一不给女性套上重重枷锁。女性并没有自由,不能像男性一般外出工作,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一步步沦为生育的工具,在家相夫教子。

而羊自来都是在外放养的,因此古人认为属羊的女子喜欢流连在外,属于不守妇道,嫁不出去,亦或是嫁出去,丈夫也不会喜欢一个成天往外跑的女子,所以有“守空房”一说。

女性相夫教子雕像

除此之外,“羊”的读音与“阳”同音,在很多人眼中甚至等同于“阳”,乃阳刚之意。所以很多人认为属相为羊的女性阳气太盛,出家后会压制丈夫的阳刚之气,其实也就是坊间所说,会变成“悍妇”,试问谁会喜欢一个这样的女子呢?得不到喜欢自然就“守空房”了。

并且,女子属羊还被视为不祥之兆。农村有种说法叫“十羊九不全”流传甚广,本意是用以讽刺慈禧太后、武则天等女流之辈把持朝政,误国殃民。后来逐渐在农村地区演变为一种不祥之兆。

结语

当然我们不能将这些俗语彻底否定,因为存在必有其道理,只是接受过教育的我们必须辩证看待,切勿以偏概全,盲目随波逐流,必须得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要有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所言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般气魄。

参考资料:

《竹书纪年》

《南陵别儿童入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83d8fd287d88bde02dabb15215fcd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