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聚焦1940年的南京城,满城尽飘日本旗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刀尖》。
这是一部献给地下抗日组织的电影,这也是一部献给南京这座辉煌、伟大而又屈辱的城市的电影。
电影发生在1940年的南京城,如果了解当时的时局和在南京城盘踞的各方势力,我们才能发现,能像金深水这样如鱼得水的人,是真正的“人精”。
《刀尖》在南京局势的展现上,是潜移默化的,通过不少核心人物逐渐带出,比如林婴婴饰演的郎月婷,代表地下抗日组织,比如沙溢饰演的李士武,代表着汪伪走狗,比如成泰燊饰演的革老,代表国民党重庆方面……等等。
但如果了解了当时的局势,你会发现,真正1940年代的南京,比电影中更为凶险,也更为复杂。
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后,便开始了对南京的统治。
直到1940年,虽然彼时30万死去的亡魂还未安息,但在南京,已经随处可见日本元素。
电影中,当金深水骑车通过南京街道的时候,随处可见日本的文化元素,满地行走的是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挂着的是代表日本文化的旗子,甚至还有日本人拉起的横幅。
虽然表面上看,南京被日本统治地“很好”,其实私底下,南京城堪比地狱。
1940年前后,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牛皮早已吹破,日本国内方面,被一片消极的气氛笼罩,日本人无力进一步西进,不得不改变对华策略,开始从“速胜”变成“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并开始致力于文化占领,在日伪的帮助下,大肆捕杀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
彼时在南京城,还有另一股势力,那就是代表国民党重庆方面的军统。军统在南京城转入了地下活动,并组织一些暗杀日军军官和重要人物的行动,以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日军表面上与军统是敌人,但其实背地里,因为日军无法在短时间内以武力取胜,所以已经开始和重庆国民政府进行“和谈”。
为了鼓励日本人的士气,日军还大肆庆祝所谓的“2600年”,因为1940年对应的是日本神武天皇2600年。
当时重庆方面一直虚与委蛇,国民党想要的,是早点将日本人赶出中国,也不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谈判。
只不过,暗地里,国民党和地下抗日组织的矛盾一直存在。国民党表面合作,背地里拆台的小动作有很多,也很无耻。
除了日本人和重庆方面,1940年的南京,还有一股重要的力量,那就是汪精卫代表的日伪政府,也就是汉奸走狗。
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在南京举行了所谓的“国民政府”还都仪式,正式成为日军在南京的代理人,南京汪伪政权宣告成立。
此后,重庆国民政府发布了一份长达100多人的通缉名单,自汪精卫开始,几乎囊括了汪伪政权的所有高层。
而在日军的支持下,汪伪政府以日伪特工为爪牙,也开始制造惨案,打压爱国军民,他们向受害人家里扔器官、在别人门上插匕首、寄子弹、恐吓信、绑架人质等等,无恶不作,到处制造杀人案件,搞得南京上下腥风血雨。
当然,地下抗日组织,在这一时期也非常活跃。
尤其汪伪政府成立后,地下抗日组织先后派李德生(又名纪纲)、张鸣先(李德生的妻子)、汪锦元、吕一峰、阮毓琪等人到南京开展情报工作,与原来已经潜伏的西里龙夫、陈一峰组成南京情报组,一共有8个组员。
他们以挂牌行医作为掩护,通过伪警察厅长等人获取了大量情报。
而南京籍地下抗日组织成员马卓然也回到南京,打入日伪合营的华中铁道运输公司下关营业所。在这之后的一年中,地下组织得到了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同时还有特工打入日伪军高层。
1940年5月4日,组织指示,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区(如上海、南京等地),应和国民党统治区一样:“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
此时国民党与组织的合作濒临破裂,国民党展开了一系列的残杀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下抗日组织更为危险,所有的成员,在没有外界军事力量支撑的情况下,犹如在刀尖上行走,所以电影取名为《刀尖》,是十分贴切的。
那时候的南京,何止四方五方势力,游走在这些势力中间的金深水,可见是多么厉害的一个角色。
电影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将这些势力的特点尽数展现,观众也能看懂各方势力背后的博弈,并从中体会到那时的艰难和人性的复杂。
了解了1940年的南京,再看电影《刀尖》会十分有意思。
只有了解到这些历史背景,你才会感受到,金深水、林婴婴等一众地下特工的处境。
他们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今天的同志,明天可能在你背后插一刀。
军统的高层,甚至会直接把名单发给汉奸走狗,借他们的手,消灭那些“不忠诚”的手下。
“党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民党,甚至认为,地下组织的威胁,要大于日本人。
这样的危机四伏,这样的四面楚歌,这样的提着头生活……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生活。
幸好,我们有《刀尖》这样的电影。我们才会铭记满城尽飘日本旗的耻辱,我们才会追念英雄,赞美英雄!
这耻辱,我们永志不忘!
这英雄,我们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