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长大,会说的话越来越多。
可渐渐地,家长发现原本聪明乖巧的孩子,突然间一张嘴就是“不!”“我不要!”“我就不!”
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叛逆,张嘴就说不,还啥啥也听不进去,这将来还得了?
今天,我们请崔经伟老师说说,为啥孩子总说不,家长又该怎么引导。
孩子张嘴就说不
到底是因为啥?
孩子愿意说不,大多跟叛逆无关,多数是发育特定阶段的结果,这说明孩子还是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是件好事儿呢。
自我意识萌发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5 个月之后,宝宝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发现说了不之后,家长会重新审视提出的需求,这让他们更有存在感。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会更加反复地说不,来确定这一点。
宣誓主权
等孩子的自我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会有主权的概念。一些自己的事情,由其他人来完成,会让他们不高兴,这也是引发他们说不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孩子花 5 分钟都没穿上鞋,家长就想代劳。但家长一伸手,孩子就会拒绝,甚至大哭大闹。
家长出手代劳是为了提升效率,帮助了孩子。但在孩子看来,却是自己穿鞋的权利被剥夺了。而他们正在自主权利的敏感期,当然说不来反对。
引发关注
还有很多时候,孩子为了引发更多关注,也会频繁地说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初有二胎时,不少家庭都会发现,本来听话的老大,对任何事情都是说不,怎么着都不对,变得很叛逆。
这是因为,老大觉得弟妹的出现,分走了爸妈的关注。自己必须表现得更有存在感,才能夺回爸妈对自己的关爱。
和孩子较劲,得不偿失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孩子总说不,起初家长还会耐心引导,可是当浑身解数使尽,孩子依旧不配合,战火就会升级,陷入互不相让的怪圈。
这是因为,家长会把孩子说不升级为孩子对自己权威的挑战,觉得孩子这么小,必须听管教,否则大了就没办法管了。
家长的这种反应,其实属于自己跟自己较劲。
对发育特定阶段的孩子来讲,有自我意识或是宣布主权都是正常的,家长刻意地纠正会让孩子感觉被忽视,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
而那些求关注的孩子,“说不”本来就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还指责孩子不懂事的话,就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爱 ,安全感就会缺失。
改变孩子说不习惯
聪明的家长这样做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那如何在不破坏孩子自主性的同时,来帮助孩子改正爱说不的习惯呢?我有 4 点经验跟大家分享。
别较劲,用行动代替语言
“说不”是孩子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孩子很容养成无意识“说不”的习惯。
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我们也没有必要跟孩子在“说不”的问题上死磕。比如,你说“宝宝,上车我们要系好安全带。”孩子无意识地就说了“不要”。
这时候,你动手给孩子系上,并跟他说这样更安全,孩子也不会有什么情绪,注意力也就被安全带吸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正确沟通,家长少说不
如果平时我们跟孩子沟通时,经常说“你不要这样”“你不要那样”,那孩子自然有样学样,养成说不的习惯。
所以,跟孩子沟通时,我们要尽量用正向的语言,而且在孩子犯错时,给一些正向的解决办法,比说“不能”“不要”效果更好。
不要怎么样的描述只强化了错误内容,孩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比如,家长说“不要跑”,反而强调了“跑”,孩子容易忽略“不”字,直接跑起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这时候,不如直接告诉他:“我们要慢慢走,这样更安全。”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我们前面说,孩子喜欢说不是因为自我意识的萌发,开始享受“做主”的感觉了。
这时候我们跟孩子沟通,如果采用命令或者陈述的语气,很自然会遭遇孩子的反抗。你说:“快来,宝宝,妈妈给你穿鞋!”孩子会觉得自己穿鞋的权利被剥夺了,肯定不愿意配合。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是你说:“宝宝,今天我们穿这双白色的鞋还是那双蓝色的呀?”
孩子可以有选择,就会觉得自主权还在自己手里,就不会说不。
适当“示弱”
很多时候,家长提出要求,孩子坚持说不,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战火一触即发。
其实,这种时候,家长适当地“示弱”,反而能化解僵局,获得更好的效果。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比方说,你跟孩子说“快把玩具收起来!”,孩子很可能不配合,说“我就不!”
但是你请求他的帮助:“宝宝,你快来教教妈妈这些玩具原来是放在哪里的?”孩子就很乐意给出“指导”。
因为这样,他们会觉得更被需要,更有存在感。
看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孩子“说不”肯定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那不如从今天开始,不跟孩子较劲,用更巧妙的方式面对孩子的“不不不”吧。
本文专家
崔经伟
合作专家
资深蒙台梭利一线教师
AMS认证讲师
苏静
审核专家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策划制作
监制:大力
排版:月饼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