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7岁还穿纸尿裤,是这个原因

2019-10-18   健客新健康

很多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摘掉纸尿裤,学会自己上厕所了。但是,今年已经7岁的乐乐,隔三差五就会尿床,纸尿裤一直都戒不掉,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奈之下,乐乐的妈妈带着乐乐来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乐乐被确诊为小儿遗尿症。

据医生介绍,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3岁时就能够控制排尿了,如果孩子5岁以上还出现尿床现象,且常发生于夜间熟睡时,尿后并不觉醒,并且每周超过2次,持续3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遗尿较多见,指始终有遗尿现象。导致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原因有很多,由于夜间抗利尿激素不足导致的遗尿症较多。

继发性遗尿是指曾有一段时期(一般一年以上)已能控制排尿,之后又出现遗尿。继发性遗尿很多都是由心理因素导致,例如家庭中出现重大变故、吵架、搬家、亲人去世,或者孩子在幼儿园内受到欺负,或受到惊吓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因为焦虑或紧张而突然尿床。



(图源:全景网)

遗尿症的病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第一个是大脑觉醒障碍,遗尿儿童和青少年夜间睡眠比较“沉”,不容易叫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觉醒障碍;

第二个是夜间尿液产生过多,正常人夜间肾脏产生的尿液较白天明显减少,以保证睡眠相对稳定。但是遗尿症的孩子往往夜间产生的尿液增多以至于超过膀胱能够储存的尿液量。出现夜尿多尿主要是因为体内调节尿液生成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及昼夜节律受损;

第三个是膀胱和尿道功能存在问题,膀胱在储尿的时候是不收缩的,但有些遗尿的孩子夜间入眠后膀胱不自主收缩,伴有尿道括约肌不自主松弛,这样造成孩子在睡眠过程中发生漏尿或者遗尿。

有研究认为,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心理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遗尿症儿童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不合群等,不容忽视。因此,当发现孩子患有遗尿症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遗尿症的基础治疗包括:调整作息习惯,睡前 2-3小时不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用水及使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好习惯;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让孩子学会控制膀胱排尿。

对于大部分的儿童单症状性遗尿,使用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可有效改善遗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