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病逝后,上千人前来送行,归葬家乡落叶归根,实现临终遗愿

2023-06-04     胡月芳

原标题:吴法宪病逝后,上千人前来送行,归葬家乡落叶归根,实现临终遗愿

他是在开国将领行列之中,有着黑白分明的两段人生路,是前、后半生具有巨大反差的开国中将。他曾追随着革命队伍,身经百战,在战场之上,立下赫赫战功,却在位居高位之时,卷入“十年浩劫”的漩涡,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他就是那位因卷入林彪反革命集团,而“家喻户晓”的开国中将,吴法宪。

身经百战开国中将

1930年,年龄仅有15岁的吴法宪,别看他年纪小,却同许多的热血青年一起,在他的家乡江西永丰,勇敢反抗当地的地主、恶霸的欺诈压迫,而早早的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自己的勇敢与坚强,很快在同年龄段的年轻人中凸显了出来,很快就成为了红军队伍中的青年骨干人员,入伍两年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33年,吴法宪担任了,红十二军第105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在机关一直从事青年工作。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的反“围剿”战斗中,吴法宪与战友们,顽强抵抗,拼搏到底,一次又一次经历着生和死的考验,在一次次战火中,锻炼着自己,他逐渐的成为了组织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

1933年,9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红军第一军团二师政委刘亚楼,师政治部主任史犹生,找到吴法宪,与他谈话,要求他到师部的警通连,当一名指导员。这是吴法宪人生中第一次当一个部队的主官。

不久,他因工作做得很不错,被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周冠南看中,通过上报给政治部主任李卓然,调吴法宪到红一师,后被派往红一师三团,去参加乌江战斗。而乌江战斗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此战斗全歼了国民党81师。

红军长征时期,在四渡赤水河的前夕,吴法宪已经是红一军团一师三团的总支部书记了。在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过程中,吴法宪的手指被敌军的流弹打掉了,鲜血淋漓的手,仍不肯放手,仍然十分顽强,无所畏惧地攀爬着那座仅有铁索的桥,为此在战后。

他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地区后,吴法宪被升职,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的政治委员一职。

抗日战争时期,吴法宪先后在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685团担任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苏鲁豫支队政治委员等要职。他多次指挥八路军的军队与日军开展一次又一次的游击大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的战绩。

1939年6月,在安徽的东北部萧县张山集、前杨庄一带,打伏击战,一举粉碎了当时分为六路的日军进攻,击毙打伤日军三百多人,而三天后,又在津浦路曹村的车站附近,击退了日军二千余人的进攻,毙伤日军三百多人,还击毁了三辆日军的汽车……让日军闻风丧胆。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将吴法宪所在部队,编入了重建的新四军军部,他被调职担任新四军第三师的政治部主任一职。在部队刚开始改编的时候,吴法宪曾深入基层连队、支队,指导加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吴法宪参与并领导新四军第三师,同日军打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斗,如人们熟知的刘老庄战役、大胡庄战役、阜宁战役等,在战役中,吴法宪领导新四军第三师的战士们,同日本侵略者顽强的拼杀,他们一个个视死如归的战斗,打得日军落荒而逃。

在解放战争时期,吴法宪被调任辽西军区副政委,还兼任政治部主任一职,并参加了著名的辽沈、平津等战役,并立下战功。

在新中国成立后,吴法宪在空军工作近二十余年,他先是担任第13兵团的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后又担任空军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并于1955年2月,他被党中央授予了中将军衔。

卷入漩涡滑向深渊

吴法宪,开国中将的荣誉,何其威风,位居高位,本应该知足才是,却不想吴法宪,甘心成为权势的奴隶,错误的搭上了林彪所开的这艘反革命军舰,自此卷入漩涡,滑向了深渊。

1964年,叶群在江苏太仓的农村展开“四清”运动,空军军区也要派工作队前去,而吴法宪正是这支工作队的一员,自此,他便同林彪夫妻俩有了交往,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林彪看上了吴法宪的忠实和顺从,便决定要把他拉入麾下。

1965年,当时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曾是吴法宪的老上级,也是他的老搭档,却因为疾病的原因,不幸病逝,就这样,空军司令员一职空缺了,这却给了林彪一个拉拢吴法宪的绝妙之机。

于是,林彪在得到刘亚楼病逝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前去毛主席住处,举荐当时担任空军政委的吴法宪,接替刘亚楼的空军司令员一职。为了收买吴法宪,让吴法宪对他忠心不二,林彪提前向吴法宪透露了信息。

他告诉吴法宪,空军司令员是非常重要的职位,没有人不想要这个位置,但他本人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决定由吴法宪来接刘亚楼的位子,并让他挑选一个能同他搭台的政委人选,最后,林彪还告诫吴法宪,在事情没敲定下来的时候,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要向任何透露一点儿风声。

不久,毛主席就在林彪的举荐下,签署了一项中央军委任命文件,文件命令由吴法宪接任空军司令员一职,余立金担任空军政委一职。而吴法宪接到中央下发的军委任命后,打心里开始对林彪感恩戴德了。

1965年11月,吴法宪接到了叶群的电话,叶群在电话中告诉他,她要去杭州见毛主席,但要求他,不能惊动了北京,于是,他从上海空军基地,秘密安排一架小型飞机,这架小型飞机在没有惊动北京的情况之下,从苏州接上叶群便前往了杭州。

叶群此次出行,用了不到一天便返回苏州,而她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代替林彪向毛主席反映,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的罗瑞卿,在抓部队建设方面不突出政治等问题,她把资料交上后立马就返回了。

返回的当晚,她就打电话给吴法宪,暗示他,罗瑞卿与林彪的关系紧张,并把罗瑞卿反对林彪的情况告诉了他。随后,毛主席和林彪便在上海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吴法宪的一番言论,让他迈出滑向深渊的第一步。

在会上,早已对林彪马首是瞻,唯命是从的吴法宪,在叶群的暗示授意下,将叶群告知他,罗瑞卿如何反对林彪的情况,复述了出来。

虽然罗瑞卿坚决不承认,但在林彪夫妇的构陷下,在吴法宪作为帮凶的举证下,1966年,罗瑞卿最终还是被撤销了党内外的职务,彻底离开了部队领导的岗位,并遭受到长期的关押与审查。

文革的初期,吴法宪也遭受过不小的冲击,当时,空军院校一些人,冲进了空军总部的机关大楼,叫嚷着要揪出藏着空军中的“走资派”,吴法宪便是这头号要被批斗的人物。

关键时刻,老帅叶剑英帮了他,叶剑英让吴法宪住进了自己的家里,但吴法宪怕连累到叶剑英这位老元帅,同时又担心部队的稳定和军事战备,特别是怕飞机出事,便在住了三天后,就离开了叶剑英元帅的家。

白天吴法宪带着众人,东边躲西边藏的,仍坚持坐镇指挥部队,晚上就带着秘书和警卫员一起到处借宿对付一宿。可时间长了,他被拖得是筋疲力尽的。就在吴法宪被折腾得几近绝望之时,林彪站出来保护了他。

一次,当吴法宪正在被一群“造反派”围攻、批斗时,身为副统帅的林彪,派了自己的警卫员冲进批斗会现场,把吴法宪抢了出来,并告诉会场上的“造反派”们,吴法宪是一个好同志,他是一个左派,不仅不能揪斗,还要委以重用才是。

此后,吴法宪对林彪更加推崇备至,对林彪的交代,更是惟命是从,对林彪要他完成的事,他都会想尽办法,使出浑身的解数,帮林彪把事情办成。很快,吴法宪便从了一个经常要遭受批斗的人,转眼间变成了一个经常跟着林彪,跑去批斗别人的人。

吴法宪对于林彪将一对子女别有用心的安插在空军的事,悉数照办,并对林彪的一双儿女照顾有加。

林彪儿子林立果到了空军党办,吴法宪曾说过,林立果拥有在空军指挥一切,调动一切的权力,正是这样一番话,让野心勃勃的林彪夫妇,把手伸进了空军部队,并密令林立果秘密建立起14个据点,妄图施行暴力政变,向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伸出黑手。

而吴法宪因对林彪的忠心,也让他在文革期间,政治地位逐步上升,手中权势也越来越大,但也让身陷泥淖的吴法宪,彻底坠入了深渊。

审判席上痛悔不已

后来,“九一三”事件发生了,随着林彪反革命阴谋的败漏,吴法宪身为林彪手下的“忠心”干将,被认定为主犯之一,吴法宪从中共中央高层领导的岗位上跌落下来,成为阶下之囚,就这样坐在了人民的审判之席上。

狱中他对曾犯下的罪行痛悔不已,痛思悔悟。在接受审查的时候,他剖析了自己坠入深渊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自己内心深处对权势的欲望与野心,他主动交代,积极配合审查工作人员对他进行的问询,交代了在文革期间,他跟随着林彪夫妻所犯下的种种罪恶事实。

1980年11月,已被开除党籍的吴法宪,被判处“阴谋颠覆政府罪”、“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罪”“诬告陷害罪”,处以17年有期徒刑,剥夺其5年的政治权利。

1981年,党中央当时考虑到吴法宪认罪态度较好,更念在他曾经为人民的解放大业做过的贡献,对年事已高的他做出,安置他在济南保外就医的决定。

于是,吴法宪与妻子、一儿一女同住在济南,他也从那个只知军事战备,不会生活的人,已经慢慢学会做饭、烧水,从之前分不清元角分,已经慢慢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就这样保外就医的日子在当地政府的照顾之下,也过得有滋有味的。

清晨,年迈的吴法宪经常会和老伴一起去上菜市场买菜,起初他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人,总是带上口罩,可有好几次被人民群众发现了,结果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人民群众并不是在发现他后,跑上去拦下,找他的麻烦,而是受到了他们的特殊照顾。

有一次,他戴着口罩站在菜市场摊贩那排队买东西,有人发现了,便听那人高声呼喊:“大家快点让一下,让这位老红军同志先买!”,后来吴法宪就不再用戴口罩遮遮掩掩了。街坊邻里之间与吴法宪一家相处也和睦,大家一见面,就会微笑着与他打着招呼。

1989年,吴法宪刑满,虽然恢复了自由,身体也还算康健,但他却一直都想回到江西永丰,可他也知道,自己如今是臭名远扬的罪人,自感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所以他经常会流着泪和老伴说起自己家乡。

从身经百战开国将军到人民罪人阶下囚,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在那段革命岁月中的奋勇拼杀,没忘记他立下的革命功绩。

2004年10月,89岁的吴法宪在济南病逝,而他曾经的老战友、老部下,以及他们的后人在听到消息后,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为他送行。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自发的前来悼念,浩浩荡荡,上千人送别这位开国中将,后来,在党和政府多方协调下,吴法宪的儿女最终实现了老父亲临终的遗愿,让他归葬家乡,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参考:

[1]何立波.开国中将吴法宪的荣辱人生[J].党史博采(纪实),2016(04):29-33.

[2]阿雷.“文革”旋涡中的吴法宪[J].党史纵横,2016(08):58-61+63.

[3]陆州.吴法宪的人生沉浮[J].党史纵览,2010(05):46-48.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795674028c5ce904b947400286fab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