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市吴桥县因为地势低平,秋季常常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当地百姓们都放弃了对土地的依赖,开始寻找其他谋生的方式,杂技活动就是其中一种。
王保合出生于1944年,其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卸索大王”,一手缩骨功是密不外传的绝学。王保合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这门功夫,爷爷还刻意锻炼他的口才,将他培养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杂耍艺人。
01
每当农闲的时候,王保合一家人就走街串巷卖艺,父亲负责摆台,王保合力气小,就负责敲锣打鼓吸引观众。
卖艺并不是上来就表演,而是要先说些趣话,将过路人都吸引过来,等人多了之后再开始表演卖膏药,人越多就越能挣钱。
王保合从小就机敏,在爷爷的训练下不仅功夫了得,嘴皮子也很厉害,在他的协助下,父亲的膏药总是能卖出去不少。
跟着家里人四处卖艺的那些年,王保合逐渐掌握了杂耍技艺,名气也越来越大。长大后他觉得独自卖艺并不稳定,想要加入专业的杂技团,这样一家人就不必四处漂泊了。
1958年王保合顺利加入了吴桥杂技团,开始跟着杂技团进行固定演出。在演出的时候,王保合还一直坚持苦练家传绝学——深喉缝针术和缩骨术,这两种绝技难度很高,练起来肉体也需要遭受极大的折磨,而王保合为了保证舞台效果,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习,这份恒心和毅力实在让人敬佩。
02
王保合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跟着杂技团走过了许多地方,父亲认为他累积了足够的表演经验,浴室决定将家里的拿手绝活传授给他,那就是“三仙归洞”。
这门杂耍技艺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三个球放在两个碗里,然后杂耍艺人不断移动碗和球的位置,能做到让观众看不清猜不透,就算是成功了。
原理虽然简单,但练起来可不简单,毕竟人手要快过肉眼没有几年功夫的确很难做到。王保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之后,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艺,他表演起来双手的速度让人眼花缭乱,因此得了一个“鬼手”的称号。
1992年时王保合为前来河北慰问灾情的领导表演了自己的杂耍技艺,收获了经久不绝的掌声,也将自己的名声打响。
之后全国各地的邀请贴如雪花一般飞来,王保合迎来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王保合如此受各种商演欢迎,也不光是因为他技艺高超,那些老板在欣赏杂耍技艺的时候,也更喜欢王保合那张能够活跃现场气氛的巧嘴。
王保合是过过苦日子的人,功成名就之后虽然不缺钱了,但依旧保持着自己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衣服穿破了也不愿意换。
03
出名之后也有人询问三仙归洞的奥秘,王保合表示这是家传绝技不可外传,但他大方地表示可以让摄像机多角度拍摄。
让人讶异的是,即便用三台摄像机分角度拍摄,然后再慢放,人们依旧无法看清王保合的操作,鬼手之称果然名不虚传。
后来还有不少国外文化艺术团体盛情邀请,希望王保合能到国外表演,将中国杂耍技术发扬光大。
王保合七十岁高龄的时候,曾经为李嘉诚表演过,李嘉诚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什么稀奇的东西都见过,表演之前就放言自己肯定能够看出三仙归洞的机密。
面对李嘉诚的战术,王保合没有做过多的反驳,到了表演那天他不做任何遮挡,只拿出两个碗三个球,然后用一号碗盖住三个球,等他拿起这个碗的时候大家却发现,三个小球已经跑到二号碗底下去了。
这样的戏法王保合接连表演了好几次,让现场观众眼花缭乱,就连李嘉诚都瞪大了双眼不敢相信。
但他还是不信邪,于是和王保合打赌,让他再次表演,如果自己还是看不清,那就给王保合的家乡投资四个亿。王保合听完之后立刻燃起了斗志,更加用心表演,接连表演了三次,李嘉诚还是没能看出任何端倪。
亚洲首富当然也不会耍赖,他表达了对王保合的敬佩,之后爽快地拿出了4亿资金投资王保合的家乡,让他的名字成为了一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