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侯出行都啥装备?音乐、保镖不能少,悠哉享受“慢生活”~

2022-07-13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原标题:西汉王侯出行都啥装备?音乐、保镖不能少,悠哉享受“慢生活”~

撰文/饶菲(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考古部)

审核/赵艺博(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考古部主任)

西汉是车舆文化繁盛的时期,海昏侯遗址作为典型的汉代列侯墓葬,也是目前长江以南地区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列侯墓葬,出土有大量精美的车马明器(明器指的是古人下葬时的随葬器物)。通过海昏侯墓的珍贵文物,我们得以前往2000年前的西汉,跟随古人一起乘着车马,体验一把闲适的“慢生活”。

车马器位置示意图

千乘万骑,载驰载驱

在现有的考古资料中,车出现于夏商时期,至春秋车型种类增加,其战略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形成了较为严格的车舆礼制。逸礼《王度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其意是说,皇帝出行要采用6匹马拉车,天子之下,据其官阶可采用的马匹数量逐级递减。车作为古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和战场上的战争工具,不仅是王侯贵族身份的象征,更是衡量国家财力与战力的重要标准。

在古代,人力和畜力是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常见的拉车动物有马、驴、骡子、牛、骆驼等。其中,马因其奔跑速度快,且灵活聪慧,易于驯养和沟通等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商周时期,马匹的饲养和管理已经相当规范,并设有专门的官职,骑术也成为古代贵族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古籍《周礼》中记载的官学“六艺”,其中的“御”便是指御马驾车之术。

秦汉时期,马车发展出了更多细致纷杂的类型,适用于众多不同的场合。根据功能划分,常见的如猎车、轺车、安车、鼓乐车、戏车等,应用于出行、运输、战略、礼仪等多个方面,衍生出了丰富的车马文化流传于世。

光车骏马,高谈雅步

商至春秋末期,多见单辕的独辀车,至少需要2匹马拉动;战国时期出现的双辕车,一般驾4匹马。秦汉时独辀车和双辕车并行使用,到了西汉后期,双辕车成为主流,尤其是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车,大都是更加稳固耐用的双辕车了。

独辀车和双辕车

汉王朝对于马车的使用也有明确的规定,车舆、冠服、仪仗皆有定制,按尊卑列等。常见车型有安车和轺车,安车为坐乘车,常驾4匹马,多有华盖,规格较高,为王侯出行专用;轺车为立乘,车厢较小,四面敞露,车型轻巧,车速较快,可作为安车随行的从车。

海昏侯墓的车马坑

在海昏侯墓的车马陪葬坑中,葬有5辆木质彩绘安车和20匹马,分前后两排整齐排列。车辆经过拆卸,分散装入彩绘髹(xiū)漆木箱内,放在椁底板上,马骨腐朽仅见痕迹,车马身上均有精美的青铜饰品。据墓中所葬车马的数量来看,正好为4匹马驾一辆车,符合汉代王侯出行的最高等级——“驷马安车”。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偶乐车此外,海昏侯墓室甬道东西两侧的车马库出土了6辆偶轺车和多个仪仗俑,甬道南部乐车库内出土有2辆三马双辕彩绘偶乐车。乐车多用于仪仗,作为军车时“击鼓鸣金”,指挥战事,或是作为王侯出行车队的前导车。墓中2辆偶乐车一为金车,配有实用乐器青铜錞于、青铜镯、钲和甬钟;一为鼓车,配有建鼓。根据墓中随葬的车马配置,可以想象——前有偶乐车击鼓开道,海昏侯乘坐的豪华安车稳居中央,后有多辆轺车和随行人员相从,浩浩荡荡的车队伴随鼓乐声气势威武,一幅西汉王侯出行图便跃然眼前。

钿车宝马,朱轮华毂

汉代车马文化盛行,贵族多以车马数量的多寡表明尊卑等级,并在车马上饰以相应的精美装饰品。海昏侯刘贺生前地位尊贵,其墓中出土了大量车马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羱羊马珂

銮金青铜龙首车辕饰

鎏金青铜轴饰

错金神兽纹铜当卢

当卢是古代马额头上的金属装饰物,起装饰和防护的作用,早在商周时出现,在汉代盛行。海昏侯墓出土了80余件当卢,造型和工艺都堪称珍品。

如今经过考古学家的修复与研究,古人车马悠悠的“慢生活”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最初只能用双脚丈量土地的人类,对速度的不懈追求,推动着科技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正是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到达更远的远方,也可以回到更悠久的过去。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原标题《我在西汉乘马车》,有删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765210f3fc160974f93fc1b48d217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