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今天是12月13号,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目前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人数,官方发布的数字一般是30万,或者说30多万。其实,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人数,长期以来一直很难确定,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本期《1039听天下》为您讲述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
在当年,为了能够收集足够的证据,合法给这些战犯们定罪,南京的军事法庭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说起来,这其中有个小故事非常传奇,它涉及到一份完全可以给战犯定罪的关键证据,这个证据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
审判战犯缺证据 困难重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之后,发生了几件大事,首先是9月2号,在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之后是在9月9号,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场日军的投降仪式。
随着一系列投降仪式的进行,一个新的工作正在中国悄悄展开,什么呢?审判战争罪犯。
大家可能知道,在战争结束后,同盟国方面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同盟国各个成员国派出法官,参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大约在同一时间,在中国的重庆也成立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委员会分别在南京、广州、上海、台湾等地,设立了一系列军事法庭,负责审判在侵华战争中犯有严重罪行的日本乙级和丙级战犯。
在这些军事法庭中,又以设在南京的军事法庭级别最高,审判的也是一批罪大恶极的战犯,这其中,就包括了策划和实施了南京大屠杀的战犯。
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用蜡像复原了庭审现场情况
然而,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个话题,当时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收集非常困难,而要想给战犯们定罪,势必就需要可靠的证据,这可怎么办呢?
为了找到可靠的证据,当时的中国政府一早就开始了各种努力。
1946年5月5日,当时的国民政府还在南京,就在同一天里,政府发布公告:号召南京的各位市民,采用信函及其他方式,向政府陈述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日军暴行的信息和证据。与此同时,政府还设立了南京大屠杀专案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大屠杀进行专案调查。
在这里我们还得插上一句,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收集,开始的时间其实还要更早,要早到什么时候呢?大约要早到1938年,也就是南京大屠杀刚刚结束几个月的时候。
那时候,日军占领下的南京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统局开始悄悄恢复在南京的情报站。
当时担任南京情报站副站长的,是一位名叫尚振生的特工,他从重庆潜回南京后,接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日军大屠杀的相关证据。
尚振生也确实不负众望,收集到了一些可靠的资料,通过专门的渠道传回了大后方。
大屠杀亲历者手写《难民回忆录》
非常遗憾的是,到了1940年,敌人在南京大肆搜捕抗日人员,尚振生不幸被捕,在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后,壮烈牺牲。随着他的遇难,对于南京大屠杀证据的收集工作也被迫停了下来。
还是让我们说回1946年吧,南京大屠杀专案委员会确实收集到了不少可靠的证据资料。整理出大屠杀中有确实认证的案件近3000件,还有一大批有关各种抢劫、掠夺、奸淫的记录。
这些证据经过筛选后,有一些被封装后送往了东京,提交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证据,其他的则留在南京,归南京军事法庭的管理。
虽然当时收集到的证据不少,但大都是目击者的证词。而军事法庭方面其实非常希望能收集到一些类似照片、摄影胶片之类的物证,这样的物证往往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亲历大屠杀的约翰·马吉拍摄的胶片
可是您要知道,当时毕竟是战争时期,能够在前线拍摄照片的人,往往是日本侵略军的官兵,而战时日本又实行了极其严厉的新闻管制,所有的照片、摄影胶片,必须要经过专门机构的审查,凡是他们觉得会留下证据的东西,一律进行销毁。这就为我们后来寻找客观证据,提供了极大的困难。
天降照片 私藏证据
就在南京军事法庭一筹莫展时,一份珍贵的证据忽然从天而降。这份证据中包括了16张珍贵的照片,全部拍摄于南京大屠杀期间。这样重要的物证,究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那是大约在1946年的10月的时候,南京大屠杀专案委员会,收到一份市民来信,里面清楚地写着:本人家中收藏有拍摄于南京大屠杀时期的照片16张,希望上交给政府作为呈堂证供——吴旋。
考虑到证据的珍贵,委员会决定把吴旋请过来当面交流。几天以后,一个二十多岁、身材瘦弱的年轻人来到了专案委员会,他说自己就是吴旋。
之后,他当着委员会各位工作人员的面,从皮包中拿出了一本硬纸做成的相册,相册的封面上画着一颗滴着鲜血的心,旁边还画着一把日本刺刀,在封面的右上角还用美术字写了一个大大的耻辱的“耻”字。
吴旋提供的证据相册
随着相册被翻开,现场的人们惊呆了,这里面的16张相片,记录的全部是日本军人的暴行,有挥舞军刀要砍下中国人头颅的;有用刺刀挑开中国人胸膛的;还有用中国人作为靶子练习刺杀的。从照片拍摄的角度看,应该是当时在现场的其他日本军人照的。
每张照片背后,无疑都包含了一个血淋淋的故事,专案委员会的人们立刻意识到,这份证据太珍贵了!他们紧接着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这么珍贵的照片,这个叫吴旋的人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吴旋的回答让所有人吃了一惊,他告诉大家,这照片是自己捡的!怎么回事呢?
原来,吴旋本名叫吴连凯,之前就住在南京四条巷小杨村的六号。1937年冬天,侵华日军在攻占上海后,一路沿长江而上。在南京沦陷前,吴旋的母亲带着一家十几口人,逃到了西方人控制下的难民区,一家人好歹保住了性命。可即便如此,在南京沦陷后,吴旋还是亲眼目睹了日寇大量烧杀抢掠的行为。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1940年的8月,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说是南京的汪伪政府交通电讯集训队,面向社会招收初中文化以上、18到25岁之间的年轻人,学习交通电讯技术。
为了糊口,吴旋报名参加了这个集训队,他和其他一批学员一起,被集中到了南京的毗卢寺里进行统一培训。
这之后的一天,吴旋早上起来去毗卢寺后院的厕所方便,忽然,他发现厕所的墙上有一块新糊的泥巴,他把泥巴掏开,发现里面有个巴掌大小、硬纸做成的相册,相册里插着16张照片,全部是敌人屠杀劫掠中国民众的场景。
吴旋怕被周围人发现,赶紧把相册塞进了口袋里,之后,他趁着夜里站岗的机会,把相册藏到了大殿一座佛像的下面。
第二天,集训队的政治训导员召集全体学员训话,调查这本相册的事,这家伙还威胁学员们,说是谁要敢私藏相册,一经发现一律杀头。眼看着学员们都不承认,这个训导员也是无可奈何,事情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吴旋有个要好的同学告诉他,说是同一个集训队里有个叫罗瑾的同学,曾经给别人看过类似的照片。这事后来被人检举,罗瑾就偷偷逃走了,所以集训队才这么紧张地进行调查。
得知此事的吴旋,没有告诉任何人照片的下落。直到集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了通济门外一个电讯团,离开毗卢寺之前,他又偷偷把相册从佛像下面取了出来,妥善包好后藏到了随身的行李箱底下。
在之后的好几年里,他把相册藏在家中一个隐秘的角落里,谁都没有告诉,直到现在。
胆大心细 日军眼前洗照片
吴旋提供的照片证据,无疑非常重要。人们在妥善收下照片的同时,也开始好奇,吴旋提到的这个叫罗瑾的同学到底是谁呢?他又是从哪儿找到这样的照片的呢?
让我们跨过漫长的时间,直接前往1990年。
就在这一年夏天,一个南京的年轻人去厦门出差,看望自己父亲的一位朋友。在饭桌上,他忽然问父亲的朋友:“叔,您原来的名字是不是叫罗瑾?”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兴奋地说:“太好了!最近南京报纸上登了一个消息,说是要找一个叫罗瑾的老人,因为他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南京大屠杀的珍贵证据!我爸说您当年就叫罗瑾。那个保存相册的人,是不是就是您?”
老人也难掩激动地回应:“是我……就是我……”
奇怪,失踪多年的罗瑾怎么会在厦门出现的呢?
直到后来有报纸采访了罗瑾老人,人们才把当年的往事逐渐拼凑起来。
原来,罗瑾也是南京人,他和吴旋一样,在南京沦陷前,逃入了西方人控制下的难民区,从而在大屠杀中幸免于难。
1938年1月,死里逃生的罗瑾回到家中,在附近一家新开的“华东照相馆”里当学徒。1月下旬的一天,一个日本少尉军官忽然来到了照相馆,声称有两个胶卷要冲洗。
罗瑾在冲洗照片时发现,这两个胶卷里,拍摄的竟然全是日军在南京的场景,其中有许多屠杀和强奸中国同胞的照片。
出于义愤的罗瑾,从中挑选出了30张,多洗了一份后偷偷藏了起来,他觉得,这些相片都是血证,一定要妥善保存!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藏起照片的第二天,一个日本宪兵上尉,带着翻译来到了照相馆里,质问店里是否给日本官兵洗过照片?特别是那些在南京拍摄的照片。
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宪兵上尉威胁店里人,以后不许给日本官兵洗照片,否则一经发现,一律杀头!
这件事给了罗瑾不小的刺激,也让他意识到,保存照片的风险竟然如此之大。于是,他用硬纸做了一本相册,又从30张照片中,挑选了16张图像清晰、尺寸合适、易于隐藏的,他还在相册上面画上了滴血的心脏和日本刺刀,又用美术字写了一个耻辱的耻字。
之后的两年里,他一直把相册藏在家中,直到1940年的8月,罗瑾与吴旋一样,报名参加了汪伪政府的交通电讯集训队,他以为集训队中很安全,就把相册带到了毗卢寺,平时藏在厕所的墙缝中,偶尔拿出来给别人看。
然而让罗瑾没想到的是,某一天他去上厕所时,发现相册不翼而飞了,当然我们知道,那是吴旋把相册给拿走了。
罗瑾非常紧张,加上之前他听到风声,说是有人要去集训教官那里举报他。于是,罗瑾跟队里报备请假回了家,回家以后他也不敢多做停留,收拾了点东西就躲到了安徽乡下的亲戚家,后来他又去了上海和福建。
在福建的三明市,罗瑾重操旧业,开了一家照相馆,算是长期定居了下来,偶尔才回南京探一次亲。由于远离南京故土,加上当年通讯闭塞,他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知道了相册的下落。
1995年在江苏省电视台的安排下,罗瑾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南京,还见到了当年同在集训队中的吴旋。
罗瑾和吴璇于1995年再次相聚南京
这虽然是多年后两人第一次碰面,但仍然让双方感慨万千,毕竟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把这样珍贵的证据完好保存。
铭记历史 警醒未来
珍贵相册的由来,到此算是给您交代清楚了。那么回到南京审判的时候,这份证据在实际审判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当时受审的战争罪犯们,又都面临着怎样的下场呢?
吴旋和罗瑾拼死保存下来的这本相册,后来被南京军事法庭以编号为“京字第一号”的证据采纳,从编号您也能看出来这份证据有多重要了吧。
在当时的南京军事法庭受审的最重要的罪犯,就是咱们开头提到的,曾经担任侵华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的谷寿夫。当年就是他的部队率先进入南京城,也是他的部队主要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本投降后,谷寿夫被盟军总司令部定为乙级战犯,并在1946年初移交给了中国政府。1947年2月,对谷寿夫的审判正式开始。
除了提交我们刚才提到的这本相册外,还有一大批证人出庭作证,这里面不光有中国人,还有西方的记者和传教士,甚至还有一名日本记者也出庭了,他们从各种的角度,讲述了他们1937年底,在南京见到的大屠杀的惨状。
马吉出席东京审判
总之,这些证据非常确凿,南京军事法庭最终判处谷寿夫死刑。1947年4月26日,谷寿夫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死刑。
除了他之外,南京军事法庭还判处了一批战犯死刑,这里面包括了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军吉等屠杀了大量中国平民的日本下级军官,算是为在大屠杀中惨死的同胞,伸张了迟来的正义。
战犯谷寿夫被押赴刑场
还是说回罗瑾和吴旋保留下来的那本相册吧,在审判结束后,相片作为关键证据,一直被政府档案机构保管。现如今,它们也被妥善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判处谷寿夫死刑的判决书放在了一起。
21世纪以来,中国将收藏的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记录,汇编成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并且开始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咱们刚才提到的那些照片,也在这份档案中。
到了2015年的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意味着,那段对中国人来说无比惨痛的历史,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而是成为了全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希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了解那段悲惨的过去,哀悼逝者,是为了警示未来,希望这样的悲剧不会再重演。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转发!
让更多的人看到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1039听天下》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车水
监制:赵鹏
点个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