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县山体坍塌事件中,搜救犬飞索过河、连续工作、累瘫现场。。。。。这些画面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一生忙碌之后,它们也会衰老。
先来看几幅搜救犬在四川茂县山体坍塌事件中的感人画面。
搜救现场情况十分复杂,搜救强度大,这对搜救犬来说是件十分有挑战性的任务,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搜救后,搜救犬小虎终于累瘫在地。消防员喂了它一些水,只休息了片刻,小虎就主动起身继续投入了搜救。
克服恐惧和消防员一起溜索道
大部分狗狗的脚掌都被石头扎到流血,但还是一瘸一拐的跟在消防员身后
短暂的休息之后是继续战斗(上述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这些都是壮年的搜救犬在战斗中的状态,它们的日常训练和暮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从北京市五元桥沿京密路一直往东再往南,周围繁华的街景渐渐褪去,变成了狭窄的乡村小路。如果不是导航提醒,以及隐隐传出的犬吠,普通人很难发现这里有座搜救犬基地。
这座位于位于朝阳区东坝乡后街村附近的北京朝阳消防支队搜救犬队,是北京首支搜救犬队,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搜救犬队之一。这里占地面积27621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区,是难得的闹中取静之地,也为搜救犬的训练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高龄:相当于人类90多岁的拉布拉多犬
走进训练基地大门,一排犬舍映入眼帘,见到有人到来,几条搜救犬兴奋的扑向围栏;而左手边,一条黑色的拉布拉多犬正在懒洋洋的晒着太阳。
“这就是小黑,今年14岁了,是我们中队最高龄的退役搜救犬,他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朝阳搜救犬队训导班班长蔡林华说到,今年是他服役的第9个年头,也是他成为搜救犬训导员的第9年。
14岁的拉布拉多犬,对人类来说,相当于90多岁的高龄。
“小黑”是一条14岁高龄的拉布拉多犬,他参加过汶川地震等数十次救援行动,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搜救出十几名幸存和遇难者。而12年一次搜救事故的意外,则让他脸上永远留下了一道伤疤
“我当了9年训导员,但小黑已经14岁,它从6个月开始就成了训练犬,要论‘工龄’,我得管他叫师傅。”提起小黑,平时话不多的蔡班长,却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2003年出生在沈阳搜救犬基地的小黑,父母都是纯种的拉布拉多犬。在工作犬中,拉布拉多虽然个头、体力上都不占优势,不过他们十分亲人,智商也是最高的,这也成为了小黑受到“重用”的原因之一。
蔡林华说,原则上很多品种的狗都有能力训练成为救援犬,但搜救犬有好鼻子、有好奇心是特别重要的,专业术语叫做“占有欲”。因此对搜救犬的训练要特别注重辨别气味和血迹。
第一次见面,小黑已经5岁多了,因为是从沈阳基地来的,刚到朝阳搜救犬队的小黑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上拉布拉多犬的天性,每天都闷闷不乐,对人的指令也不是很积极。
于是,每天蔡林华都会从自己伙食里挑出好的给小黑吃,“有时候半夜还会起来去看它,跟它说话。”说到这里的时候,蔡林华笑了,“两三个月之后,它就开始服从我的命令了。”
如今,9年过去了。
蔡林华从新兵变为到训导班长,而小黑也从青年时代走到了暮年时光。
退役:基地唯一获准自由行动却已走不动
和小黑相处的9年时间里,蔡林华和他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像战友、像朋友更像亲人。“我知道他的心事,他也能懂我的喜怒哀乐,我高兴他陪我高兴,我难过他比我还难过。”
有一年,蔡林华提前半个月请好休假准备回浙江老家探望父母,常年当兵在外,回家对于每一名战士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不过,在他临行前一晚,中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需要准备搜救犬比武竞赛,回家的计划泡了汤,蔡林华失落至极。“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宿舍前坐了很久,小黑就一直在身边陪着我,我低头不语,他也低头沉默,我想他一定读懂了我的心事。”
2013年,10岁的小黑光荣“退役”开始了悠闲的“养老生活”,成为了基地中唯一一只自由活动,不受限制的搜救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