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数据来源:软科
众所周知,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必须文理工医全面发展。
文科是大学的灵魂。一所优秀的大学必须具备强大的文科实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工科是现代工业的基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科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科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科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理科则是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优秀的理科实力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本文旨在从文理工医四大核心门类的实力出发,综合评价中国各大名校的综合实力。截至目前,软科已经公布了2023年中国大学文科、工科和医科实力排名,只剩理科实力排名尚未揭晓,因此暂时使用2022年的理科数据填充,待软科公布后再迭代。
2023中国985文理工医总实力排名:上交浙大超清华,武大中山超南大
从2023年985大学软科文理工医四大门类综合实力排名看,只有北大、上交、浙大、武大、川大五所大学实现了四大门类全部位居全国前20强,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文理工医全面发展的五所综合性大学。而清华被医学45名所拖累,复旦工科仅排名42位,南大的工科和医科都位居20开外,中科大和人大则更加瘸腿,无缘前10强。
从最大赢家看:上海交大、浙大、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或成最大赢家,都实现了对自我阶层的超越。上交和浙大凭借医学超过了清华,使清华屈居第四位;中大、武大则凭借均衡的文理工医实力力压文理顶尖但工医相对弱势的南大,两校也因为超过南大而得以跻身上等985行列。
在中国的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直稳居前两位,而华东五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也是中国顶尖学府的代表。然而,近年来,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崛起,使得这一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这两所大学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表现,使其在整体排名上超过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使得清华大学在医学领域的排名屈居第四位,落后于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这也反映出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另一方面,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凭借其均衡的文理工医实力,力压南京大学,跻身上等985行列。南京大学虽然在文理科方面处于顶尖地位,但在工科和医学方面相对弱势。相比之下,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学科发展更为全面,不仅在文理科方面表现出色,在工科和医学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一定程度上说,武大和中大作为华中和华南地区的最高学府,是未来最有希望向华五发起挑战的两所综合名校,我们期待两校未来的蓬勃发展。
华中科大和在此次排名中成为了中九的领头羊,以微弱劣势惜败于武大、中大;南开、厦大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两校文理都不错,但工医都比较弱势,从而拉低了整体排名;中科大和人大分别在文科和理科拥有仅次于北大的顶尖实力,然而工医则比较薄弱,只能屈居15名以外;哈工大、北航工科实力顶尖,然而文理医要么弱势、要么缺失,从而影响了整体排名。
2023中国文理工医Top100强实力排名
从2023年中国211大学文理工医整体实力排名看,苏州大学、暨南大学和郑州大学成为211中的三大赢家,分别排名21、25和28,超越了众多985名校。。这一成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们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苏州大学近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突出。此外,苏州大学注重国际化办学,与世界各地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
暨南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综合性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学校注重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暨南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理工科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领域均具有较强的实力,特别是在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郑州大学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三所大学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们全方位的持续努力。这些因素为它们在2023年中国211大学文理工医整体实力排名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