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应该是在张掖市的老区内,高德地图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把我们导航到了大佛寺的后门停车场,可是人家的后门根本不开。只好围着大佛寺的围墙走了一圈。
大佛寺的周边都是仿古建筑,开了许多小门脸。一圈下来我发现竟然有三家压面小店,可见甘肃人吃面条丝毫不输山西人和陕西人呀!不过最让甘肃人自豪的还是拉面吧!
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
张掖大佛寺作为历代皇室家寺院,与西夏、元、明、清王室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宫廷建筑风格。寺院建筑群贯穿于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配殿呈对称式排列,整组建筑造型别致、布局严谨、主题突出、基调鲜明。主体建筑大佛殿是西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殿身由两层楼阁组成,平面构架工整规范,空间组合变换多端,给人以既潇洒自然又庄重深邃,既鲜明真切又朦胧空灵之感,体现了皇家“九五至尊”的气概。
殿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右手掌展放在脸下,左手放在大腿一侧,胸前画有斗大“卐”字符号。梵文,意为“吉祥海云相”。造像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相貌祥和,栩栩如生。佛像两侧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各一尊,有意思的是他俩都穿了中国的古装。背面是十大弟子悼念举哀像。
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正殿后为藏
经阁。明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将正统五年(1440年)宫版印刷的经卷345种、685函、3584卷敕书颁赐给大佛寺。现藏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佛门瑰宝。
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塔高33.37米。相传置放着释迦摄摩胜骨灰。全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塔基每边长23米,层层向上收小,共13节,华盖直径4米多,四周饰有36块铜质板瓦,悬挂着36个流苏风铃。该塔造形别致,和北京妙应寺白塔有相似之处。
张掖大佛寺,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