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排名:南大武大进前5!南开浙大并列第8!

2023-12-16     星球数据派

原标题:2023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排名:南大武大进前5!南开浙大并列第8!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数据来源:高绩、网大论坛

12月1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官网发布《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120所高校入选。

根据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本批重大项目涵盖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三大领域,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此次共发布了317个招标选题,这些选题广泛涵盖了国家社科基金的23个学科领域。每个招标选题原则上只确立1项中标课题,这体现了国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高质量要求。

资助强度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为每项60-80万元。这样的资助强度体现了国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如果中标课题在立项两年后能够顺利开展研究,并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且在后续研究中存在较大的经费缺口,那么将会择优予以滚动资助。这种滚动资助机制有利于保证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入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据名单显示,共有143个单位获批立项,120所高校入选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拟立项数排名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在拟立项数上并列全国第一,共有14个项目。这一数据反映了这两所高校在哲学社科科研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卓越贡献。两校素以人文社科见长,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两校的江湖地位。

紧随其后的是南京大学,获得了12项批准,排名全国第三。这表明南京大学在社科科研领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民国时近代史专家梁敬镦(和钧)曾在《记北大(东大附)》一文中称赞:“东大所延教授,皆一时英秀”,“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文史哲教授实不亚于北大”,足以可见国立东南大学(也就是今天南大的前身)哲学社科领域浓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学科实力。

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各有9项上榜,并列全国第四。这两所大学在科研项目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和华中地区的最高学府,充分体现了其哲学社科科研实力和水平

厦门大学和暨南大学并列第六,分别有8项上榜。这两所高校在哲学社科科研领域也具有较高的水平,获得了不少的研究项目批准。暨南大学也成为唯一进入前10的原211高校,其实力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各有7个项目上榜。这些高校在哲学社科科研领域的表现也十分优异,展现了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清华和浙大,曾经以理工科见长,这些年在人文社科学科上的进步肉眼可见,成绩斐然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我国高校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和水平。这些高校在科研项目上的成功,不仅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其自身的学术声誉和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将激励更多的高校加强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介绍

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层次高、资助大、权威性强

重大项目是目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体系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相较于其他项目类型,重大项目更加注重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更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周期长、研究内容复杂

重大项目的研究周期较长,一般为3-5年,研究内容也比较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探索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3. 团队协作性强

重大项目需要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应用对策类、基础理论类和跨学科类三大类。应用对策类重大项目主要资助研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基础理论类重大项目主要支持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学术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着力推出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的经典之作;跨学科类重大项目旨在通过不同学科的视角、知识、方法和人员的交叉融合,研究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复杂性、前沿性、综合性问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38c58df2d9efa510119d3af8c05ba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