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曾经在和戈声老王私底下交流的时候,他跟我探讨过他心目中水月雨全家最好的一副塞子是什么,我当时猜来猜去都没猜对,因为他的答案是Blessing2。这段对话其实我很少跟人提及。
Blessing2好在哪里?如果不比友商,只比水月雨自家的话,它的硬素质表现不会比光要差在哪,甚至密度还要高一档、大动态的爆发力也丝毫不逊色,主要差距在于没有光那么精致的音色、以及更加靠前的结像位置和更清晰的凝聚感,但如果你愿意给它换个不贵的升级线、上个好前端,Blessing2和很多更高级的器材都体现不出什么质的差距。而当初我对它相对不够满意的点在于声场的表现太“端着”了,虽然横纵比例很好、有着很健康的圆度,但边界太清晰了、规模也不够大,声场的距离也偏近一些,没有带来一些发散的感觉。我当时甚至觉得,如果声场再大一丢丢,哪怕翻倍价格卖给我我也愿意。
而现在的Blessing3这一代,其声音内核会更往“水式调音”靠拢一些,不再像上代那么有些脱离家族特色而偏一个“工作塞”的感觉,音色开始变得活泼了一点、听日系ACG的传统艺能也又回来了,同时也不影响它依然是个底子很正的高素质监听塞。
简单带过一下开箱。
外形层面,我曾经在展会上吐槽“水月雨的设计师又偷懒了”,不过水老板亲口承认,当设计层面遇到瓶颈时就抄自家KXXS的设计然后进行一些魔改,好家伙,老板当设计师,谁也拦不住。Blessing3虽然塞进了两圈两铁,但体积控制看起来比上代要协调一些,腔体的厚度和线条会看起来更流畅点,内部做了实心的填充。Blessing3暂时没有做什么不同面板的魔改,不过老实说我还是挺喜欢Blessing2的稳定木纹面板的,一人血书求复刻。
双动圈的方案指的是水平对置双动圈模组,采用两颗10mm动圈单元完全对称紧密放置,并通过3D打印模块化组件结合,最大声压是前作的两倍的前提下,同声压的振膜行程只有前作的一半,因此你能在Blessing3身上听到更加收放自如的低频。在水月雨家族中,Blessing2的低频其实算是量感偏多的一个型号了,虽然我经常说“优秀的低频一定得基于一定量感的前提下”,但Blessing3就是低频减量加质的典型。和Blessing2相比,Blessing3的低频结像确实是收了、量感不那么突出、厚度也有所削弱,但Blessing3的低频是有极好的深度以及细节表现的,有非常完整的下潜与回弹行程、但又保证了良好的速度感和弹性表现,是那种节奏感和深度俱佳的低频,只是说它的低频确实不如Blessing2一耳朵听起来更爽,但如果你所听的曲目里的低频录制水准越高、那么Blessing3的低频“上限”也会更高。
水月雨的低频可以说是有争议的部分,但中高频的绝大部分素质表现都没有什么黑点可言,你能想到的所有基本素质都是同价位奔着第一梯队去的,尤其是追求纯净度和精致感的那些用户,从Aria SE到Kato再到Blessing3,你能够听到几乎一脉相承的高频音色和同级别的高素质水准,所以这方面我就不再去展开写什么八股文了,说说Blessing3的一些突出优势。
首先是它的声场明显一耳朵属于水月雨家族里最“拉得开”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一直认为水月雨的产品太过于注重声场的规整和纵向表达,很少有一副能让你听起来“一耳朵声场大”的塞子,那现在有了,Blessing3就是。总体而言,我会愿意用Blessing3去听听Live型的流行现场、包括一些电影原声类的曲目,一来它本身的声场表达非常完整,是那种横、纵高、纵深俱佳的类型,二来它终于有了不错的声场边缘发散感,三来它的细节表现、大动态、以及瞬态响应都是绝对的优势项目,所以喜欢水月雨的音色风格、又嫌弃他家的塞子声场不够爽的话,Blessing3在这方面的表现是超越自家S8、日轮的存在。
那有没有和Blessing2相比退步的地方?如果说有的话,我认为就是看你对于“水月味儿”的接受程度,因为Blessing2没有Blessing3这么活泼、有光泽度的高频,延展度也会稍弱一点,而是更加板正的,也更能够反应出前端的音色本质。而Blessing3即便是搭配飞傲M15S这种偏厚声一些的机器,在低增益模式下也是非常明亮、精致、结像相对纤细的路子。虽然说Blessing3总体依然符合一个监听耳塞应有的水平,但它同样一定程度上回归了水月雨的家族审美、实现了全系产品线审美的又一个传承和进化。
水月雨的一个“传统艺能”就是新款去越级打自家更高定位的老款,比如Aria SE之于Kato,S8之于日轮2,Blessing3又之于S8,这是目前水月雨家族里除了日轮2以外综合素质最高、音乐性也最好的一款产品,价格也依然落在2K内,只要“水式调音”符合你的审美、或者你有一定的监听产品需求的话,Blessing3在这个价位算是拳头级的、可以大范围推荐的产品。